3Q中文网 > 埃兰 > 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海耀武之试航01

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海耀武之试航01

推荐阅读: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埃兰 !

    很远处,滑落下水的地效航母,已经被拖曳平台拖至了港口,进入了专用泊位。

    地效航母不同一般船只,为了飞行特殊设计的外形,让它根本没法正常靠岸,一般船只都是侧弦停靠,地效航母只能船头停靠,没办法,它的翼展比船身都长,所以它的泊位也很特殊,像个微型船坞,好让船头嵌进去。

    地效航母的外形类似一架巨大的飞机,又像一个展翅的飞鸟,船头尖锐,类似f-22和j-20那样的流线行机头,棱线分明,但是更加扁平些,一根根棱线渐渐的隐入流线型的船身中,看起来很舒服。

    一眼看去,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巨大到遮天蔽日的双翼,为了强度没有采用折叠式,整体宽度达到了162米,船身长也不过151米,不过也只有如此,才能驱动一个重大6700吨的庞然大物飞起到空中,为了支撑这大到夸张的翼展,机翼根部与船身结合的地方,厚度达到近6米的程度,三个人叠起来,还能饶他半个人高度。

    而第二眼再看,最吸引人的就要数位于双翼之上,还有船尾两端,那巨大的无法言喻的发动机了,直径8米,长32米的巨大圆柱型隆起,看起来黑沉沉仿佛无底深渊一般的喷口,赤果果的展示着力量,机翼八台,船尾四台,共12台超巨型电动涡流发动机,就是地效航母起飞的保证了,联合起来,它们可以提供960吨的推力。

    拉开舱门,194个船员沿着舷梯鱼贯进入,地效航母满编314人,但迄今为止,强化训练能够通过的只有这194个,还好的是,地效航母在最低极限状态下,只要227人就能运转,现在只是要溜一圈,194个人,还在控制之内。

    魏槐跟十来位参观的军官,最后进入,一边通过舰载通信器给船员下达了自检命令,一边说道:“蒋司令员,还有诸位,自检起码要一个小时,我先带各位四处参观一下吧,将来这艘船就要在诸位麾下指挥,就当预先了解一下好了。”

    “再好不过,期待已久了。”蒋维先欣然答应,对这艘船,垂涎好久,也好奇好久。

    “那走吧,边走边说。”魏槐笑笑,打开走廊的一道门,带人转入了核心地带。

    “我先讲讲基本情况,地效航母由于对重量敏感,所以采用的都是特殊复合材料,骨架多是铁铝基塑钢,钛铝基塑钢,钛合金钢,铁依合金等质轻性优的材料,并用结构化设计,来提升支撑强度,但是减轻自身重量。

    外壳使用的并非钢材,而是用纳米碳纤维与微米级的超细塑钢丝混合编织而成的复合材料,共三十二层,层与层之间填充记忆型抗压阻尼胶体,提升抗冲击刚性同时,也能自动修复20厘米以下的裂口,然后船壳的外层,又附加一层12mm厚的高硬度铁钛基塑钢装甲,再外敷以镜面化的太阳能帆板,降低能源压力,同时又可以降低风阻水阻。

    外壳的总厚度只有58mm,但其基本防护性能,大概跟800~900毫米厚的匀质合金装甲差不多,而且一些要害部位,如舰桥、武器库,还有发动机等等,都进行了额外的支撑加固,让防御等级达到了1000毫米的等效厚度……”

    两句话不到,就让蒋维先,还有后面的几个舰长,齐齐一呲牙,800mm,丫的,这造战列舰呐,现代航母最大装甲厚度也不过是100多毫米,通常只有50~70毫米,这可好,800mm的乌龟壳,打算干吗?

    好吧,巨舰大炮,又见巨舰大炮,虽然这是航母,没有大炮,但不是有舰载机吗,挂上重型导弹跟400毫米的重炮也差不多少,命中率还高,不过,呲牙归呲牙,每个人心里又都痒痒,谁不喜欢安全,威力大的战舰,有吗,有人吗?肯定没有!

    魏槐没注意这些,继续慢悠悠的说着。

    “……整个外壳都是全封闭流线型一体化设计,减低风阻水阻的同时,也不存在什么特别弱点,除非中型以上的反舰导弹命中发动机喷口,或者进气道入口,又或者装药700公斤以上的重型反舰导弹,在同一位置连续命中2~3发,否则航母毁伤的可能很小,至于现代导弹舰常备的空空导弹,完全可以无视,即便打到发动机喷口,也没什么效果……”

    于是,在场所有护卫舰,驱逐舰的舰长,脸上集体性的一抽,这是看不起啊,还是看不起啊?!

    “……为了保证飞行能力,航母采用了双层翼设计,上翼是飞翼,也就是提供气动飞行能力的机翼,下翼是水翼,没于水下,主要在起飞阶段,划开海水,提供额外的升力,这船太重了,必须抵消水对巨大船身的阻力,当然,水翼也是流线型,在起飞后也可以提供一定的气动升力,但不要指望太多就是了。

    对了,这艘船是全电推进,引擎是也是电动机驱动,没有燃烧室,加上又专门进行了针对性的抗风浪改装,所以对水并不敏感,即便是在水下,发动机也可以启动,只是不能用过大出力,不是会漏电,而是水的反震力会压断扇叶,据测算,12级左右的风浪,对地效航母造不成什么影响,即便是压入了水下,只要别太倒霉,撞上礁石,又或者太深了,超过25米,对航母就基本无大碍。”

    好吧,众人连腹诽的心情都没了,这地效航母不算,现在搞的是水下航母!!!!

    “基本上就这些,然后是性能参数,船身长151米,宽66米,翼展162米,水线宽71米,船型总高24米,空载排水量4300吨,满载排水量6700吨,标准航速684公里/小时,最大航速742公里/小时,海面标准航速80公里/小时,这是为了让能源损耗跟空气水阻力的最佳平衡,最大航速无所谓了,太快就飞起来了。

    航母能源舱装有303吨电胶原体电池,一次充满电可以航行8000海里,也就是14400公里,电能补充可以依靠港口,也可以用船表面铺设的太阳能帆板,当然,后者是主要充电方式。太阳能帆板的总铺设面积为2.3万平方米,有效铺设面积,就是上表面和侧面,太阳长期可照射部位,面积为1.7万平方米,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充满电只要8个小时。

    不过要注意的是,一般没那么好的条件,充满总归在10个小时左右,所以,我们一般不建议把电用完,作业手册的建议项里有标明,一次航行最大距离不要超过6000海里,也就是10000公里,然后就要进入海面航行状态进行充电,这样有什么意外情况,还能紧急起飞。”

    “此外,”魏槐顿了一下,对着蒋维先说道,“蒋司令员,由于动态参数难以测算,所以在什么海况,什么天气,什么地域,要用大概多少时间充满,需要请你们在实际使用中,进行记录,并进行经验总结,最后给我们汇总过来,以作为将来的设计参考。”

    蒋维先听着,应道:“这个没问题,应尽的义务。”

    “嗯,”魏槐点点头,继续细数:“然后是武器配备和航电雷达部分。

    地效航母标配四架j-21a战斗机,也可以换成电子战型,除此之外,装有8联装垂直发射系统8套,可装备‘海红旗’系列中远程防空导弹,‘近视眼’激光近防系统12套,备弹480发,电磁投射炮两门,备弹400枚,反潜用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器4套,备鱼雷24枚。

    航电雷达方面,采用了现在国内比较成熟的3d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系统,是最新的8x固定式阵列天线,71ha波段2d长程对空监视雷达,sr-642d对空/对海搜索雷达远程雷达,还有新近改进的c3s数据链作战系统,舰载计算机跟j-21a一样,都换成了光路计算机。

    不过,由于提前海试,所以武器系统中预定装载的‘雷暴’电磁攻击系统,光子曲射炮,暴风雨导弹系统等等,还没有研发完成,所以只预留了改装位置。同样的,预计的‘冷眼’被动雷达阵,光微子超远程模糊扫描设备,还有大型预警指挥阵列,也是只留了改装位置。

    不过,即便以目前的装备计算,地效航母的对空监控范围也达到了600公里,而对海监控,由于航母一般飞行在8~25米的空中,监控范围要比一般战舰大的多,达到了210公里,可以同时监控超过1400个目标,并对其中480个目标同时发起攻击。

    隐身突防方面,因为全身包裹着太阳能帆板,所以吸波材料就不行了,但是太阳能帆板本身就具有吸波能力,而且来者不拒,光波,声波,电磁波,都有相当的吸收能力,尤其是毫米以下波段,例如光波,像现在盛行的激光探测,对地效航母基本不起作用,而且航母本身的壳体外形设计,也兼顾了隐性性能,上方rcs(雷达散射截面)不超过4000平米,侧向rcs不超过300平米。

    不过,再怎么隐性,也是大型战舰,现在天上有卫星,地上有雷达,发现距离怎么也不会小于100公里,但是锁定距离,以米国航母编队计,绝对不会超过30公里,这点可以保证。

    至于人员方面,由于自动化程度很高,而且舰型也小,所以船员不多,整艘船,包括舰员和飞行中队,只要227人就能正常运转,但是要效率最高,需要配齐314人,其中舰员226人,飞行联队88人。地效航母的大体情况,就是这些了。”

    魏槐还想继续介绍,蒋维先忽然打断了,说道:“等一下,我能先问一下,地效航母的定位是什么吗?”

    “定位?”魏槐眨眨眼,说道:“地效航母的定位还比较模糊,单独成军,还是集群行动,又或者组成地效舰船编队,还不确定,需要各位摸索,不过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针对的是航母编队,只有航母可以对抗航母,地效航母也是航母嘛!”

    蒋维先嘴角扯了扯,确是,地效航母也是航母,只有四架战斗机的航母,速度超过700公里的航母……丫的,这真的能算到航母里嘛?

    魏槐说的简单平淡,没有赞叹,也没有夸张,却毫无意外的引来了一片咬牙声,走在一起的都是些30、40、50开外的家伙,阅历不谓不丰富,谁也淡定不起来,这意味着,海军可能大洗牌啊。

    不过也是,想象水面舰只最高不过40节的航速,而地效航母,最低都是300节,这配合上,实在是不好掌握,甚至说,很大的可能是根本配合不起来,相差太多了,除非让地效航母不起飞,在海面上航行,但那样岂不是自缚手脚。

    而且听那些不明觉厉的装备,电磁炮,光子炮,暴风雨导弹……这明显是自成体系的东西,如果地效航母,不,地效舰艇系列成军,以六七百公里的时速突袭,然后一大堆有的没有的武器砸过来,然后以六七百公里的时速闪人,看不见,打不着,那么现有舰艇都得进垃圾堆。

    现在唯一欣慰的就是,地效航母只有四架舰载机,跟常规航母70~80架没法比,但是任何东西不都有个发展的过程,当年的海军不也是从几百吨发展到几千吨,再到几万吨,然后把飞机搬上来的吗,现在有了6000吨的地效航母,焉知未来没有60000吨的地效航母。

    沉默,不得不沉默,思考,不得不思考,海军的出路在哪里?

    庆幸啊,第一艘地效航母,是我们的!

    魏槐眼角余光扫到面色沉重的诸位海军大员,耸耸肩,心想,先适应着吧,三年,最多五年后,巨型运输舰就出来了,可改装的余地不可胜数,还有的适应呢,如果再到十年后,呵呵,海军就的变天军了,更得适应。

    嗯,也许应该打击打击,有压力才有动力,有打击,才能适应吗,魏槐的恶魔尾巴,忽然翘起来了……嗯,就这么办!

    ——————————————————————————

    ps:写这种带数据的东西,真累,一个牵涉一个,想不出纰漏,还真让人头疼。

    抱怨下,莫怪,想让我写无脑文,自己都过去不,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