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光熹帝国 > 第二十章 天下之冀州(上)

第二十章 天下之冀州(上)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光熹帝国 !

    天才壹秒記住風雨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韩馥最近很是郁闷。風雨小說網

    渤海太守袁绍的势力在冀州越来越盛,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他冀州牧的地位。

    当初刘辩拜韩馥为冀州牧,是想韩馥对袁绍在冀州的发展有所牵制,虽然也没指望韩馥能将袁绍完全压制,可至少希望他能为朝廷多争取一点时间。

    实际上韩馥在冀州一点作用都没有起。相反,其在获得守牧一方的权利后,野心也膨胀起来,不但有了割据之心,还曾和袁绍一起劝说刘虞称帝,只是被刘虞严词拒绝。

    若是韩馥在冀州一个人有野心,事情也就简单了,然而袁绍同样也有吞并冀州的野心,两人之间必然爆发极大的权利冲突。

    若是以依靠朝廷,韩馥在冀州压制住袁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韩馥内心有着割据独立的念头,不愿受朝廷控制,可在冀州又不是袁绍的对手,逐渐让袁绍羽翼渐丰,已经有了全领冀州的势头。如今唯一欠缺的,只是取得冀州的一个机会。

    很快的,这个机会也出现了。

    来自公孙瓒那里。

    一直以来,刘辩都是在防备着公孙瓒与刘虞的矛盾激化,会致使袁绍有机可乘。因为历史上刘虞与公孙瓒的矛盾太有名了,致使刘辩陷入了一个误区,忽略了原本公孙瓒的野心。

    其实刘辩若再仔细的留心一下历史,就会发现历史上公孙瓒也曾胁迫朝廷使节给他节制幽、冀、并、青四州的权利,在曹操之前一直是他与袁绍争夺北方的天下,只是最后因为个人能力的不足而兵败身死,然而他争霸天下的野心却是的的确确存在的。

    袁绍正是想利用公孙瓒的野心成事,他手下的谋士逢纪就向他进言道:“韩馥乃是平庸之辈,我们可以与幽州将军公孙瓒相约,让他南侵冀州。届时大军一发,韩馥必然害怕,我们再派一名能言善辩的说客向韩馥陈说利害,到时不怕韩馥不让出冀州来。”

    逢纪的话正合袁绍心思,立刻亲笔写了一封信派使者送到幽州,联络公孙瓒南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公孙瓒对袁绍的提议却表现出了犹豫不决。

    历史在此刻出现了一点小偏差。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董卓乱政的没有出现,使得朝廷的威信没有下降,反而在刘辩的努力下蒸蒸日上。公孙瓒不得不对此有所忌惮,再加上老师卢植的关系,他的野心被压制起来了。風雨小說網

    公孙瓒的犹豫让袁绍也举棋不定,终日在家里烦闷呆坐。这一日,有仆人进来向他禀报,许攸求见。

    许攸年少时便与袁绍、曹操等人交好,参与了王芬叛乱后,受朝廷通缉,东躲西藏。直到袁绍入冀州后,才投奔于他,成为他帐下的重要谋士。

    袁绍命仆人将许攸请到大堂叙话。许攸一进来,袁绍就看到许攸面容憔悴,冠帽松散,像是一宿未睡的样子。

    袁绍为人最重礼仪,许攸一副邋遢像的前来显然是对自己的不尊重,面色不悦的问道:“子远(许攸字)为何如此衣冠不整?”

    许攸答道:“攸昨日与一友人畅谈,筹划主公基业彻夜未眠。今早颇有眉目后便赶来急报主公。”

    袁绍见许攸为自己的事业发展筹划了一宿,心中感动,对许攸的失礼也就不放在心上了,反而急切的问道:“子远有何策教我?”

    许攸不答,而是反问道:“主公坐拥渤海之地,兵强马壮,而冀州韩馥懦弱无能,主公正应取而代之,为何一直踌躇不前?”

    袁绍叹了一口气,道:“前些日子元图(逢纪字)也曾劝我,并献计让我诱公孙瓒南侵冀州,胁迫韩馥让位给我。只是派人联络公孙瓒后,迟迟不给答复,让人烦闷不已。”

    许攸道:“公孙瓒一介武夫,有勇无谋。今番犹豫不决,乃是惧于朝廷之威势,不敢妄动。主公可假称韩馥欲立刘虞为帝,反叛朝廷,让其有大义名分,出师有名。这样公孙瓒必会心动,率军而来,主公即可趁势逼迫韩馥让出冀州。接下来主公掌握冀州后,再责公孙瓒无朝廷号令擅动刀兵,联合刘虞将其驱除冀州,由此冀州可定。而幽州公孙瓒与刘虞本就不和,经此事后必然势同水火,主公在从中挑拨,使其二人反目火拼,主公再趁势夺取幽州。”

    听完许攸之言,袁绍长吁了一口气。许攸的计谋实在是卑鄙无耻,不过袁绍在意的并不谁这个,而是一直以来自己的计划都睡夺取冀州,虽然他也有雄霸天下的野心,但是还是想稳扎稳打一步步来,而许攸的计谋则是要一下子豪取幽、冀两州的方向,这让袁绍有些不自信了,怕一时难以吃下这么多的地盘,犹豫的问道:“子远之谋所图甚大吧?”

    许攸自信的一笑,说道:“攸所谋的岂止是幽冀两地,而是要令主公坐拥幽并冀青四州,雄霸北方。

    看着许攸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袁绍将信将疑的问道:“子远有何策教我?”

    许攸道:“在我与主公引荐一友,主公与他详谈便知。”

    袁绍请许攸将他的友人带来相见,许攸离开袁绍府邸,不一会儿带了一个文士回来。

    袁绍坐在大堂上远远望见庭院处那文士跟在许攸的身后,穿着一身青色的襦服,头戴青色冠帽,步伐稳健,直到袁绍面前,他才看清楚那文士的相貌:圆脸剑眉,鼻方口阔,颚下有短须,一双大眼炯炯有神。

    “阁下可是子远所说的友人?”袁绍开口问道。

    那文士深施一礼,答道:“东郡陈宫,拜见袁渤海。”

    ***************

    光熹三年十二月末,袁绍的使者再次前往幽州。

    这次袁绍派出了自己的亲信谋士郭图进行游说,再加上自己亲笔举发韩馥立刘虞为帝,意图反叛的信,公孙瓒终于心动了。

    公孙瓒集齐麾下军队举兵南下,韩馥派兵迎敌,仅一战就被公孙瓒的精锐部队白马义从打得溃不成军。

    韩馥一下子慌了手脚,这时袁绍派出了自己的侄子高干,还有和韩馥关系不错的来自荀氏家族的荀谌为说客,来到冀州治所邺城。

    他们装出一副完全为韩馥好的样子对韩馥说道:“公孙瓒南侵,诸郡望风而降,此时大军顷刻便至。而袁渤海的军队也到了延津,他的意图难以预料,我等都为府君担心。”

    韩馥闻言不由得心里一沉,着急的问道:“既如此,该当如何?”

    荀谌没有正面回答韩馥,而是反问道:“府君想一下,论宽厚仁爱,府君可比得过袁渤海?”

    韩馥摇头道:“不如也。”

    荀谌又问:“临危决策,智勇过人方面府君与袁渤海相比又如何?”

    韩馥又摇头道:“亦不如也。”

    荀谌再问:“那么广施恩德,使众人归心,您又比袁渤海如何呢?”

    韩馥垂头丧气的说道:“还是不如。”

    一连几个问题后,荀谌这才说道:“府君有此三不如袁渤海,而袁渤海却是当世英杰,不可能久居府君之下。公孙瓒南侵冀州,兵势锐不可当。冀州是国家赖以生存的重地,如果公孙瓒与袁渤海联合,与府君交兵于城下,府君危亡即在旋踵之间。袁渤海是府君旧交,而且结为同盟,如今之计,府君不如将冀州让给袁渤海。袁渤海得到冀州后定会厚待府君。公孙瓒也就不能与他抗争。届时,府君不但能得到让贤的美名,而您也会比泰山更加的安稳。希望府君不要再忧虑了!”

    韩馥的谋士辛评也劝说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韩馥生性懦弱,缺少主见,见众人这么说便也就同意了。

    韩馥虽然同意让冀州,可他的属下却对此相当不满,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劝谏道:“冀州虽然偏僻,可也是甲士百万,粮草充足。而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如同婴儿在我,一旦断其奶水,立刻便会饿死,我们为什么要把冀州让给他?”

    韩馥无奈的说道:“我是袁氏的故吏,才能也不如本初,况且量德让贤,乃是古人所推崇的美德,你们为何一味的责备呢?”

    屯兵于河阳的都督从事赵浮、程涣听到消息,急急的从孟津驰兵东下,船只百艘,兵万余人,见到韩馥请求出兵抗击袁绍。

    然而韩馥不从,铁了心要将冀州让给袁绍。派自己的儿子将冀州牧的印绶交给袁绍,自己又搬出官署,打开城门迎接袁绍入邺城。

    冀州众人见韩馥一意孤行,懦弱不堪,只好无奈退去。长史耿武回府后闷坐,这时仆人进来禀报,弘农商人魏根求见。

    魏根是一个岁数不大的年轻人,自称原本是赵郡人,后因黑山贼叛乱而流落到弘农,受一大商人家收养,认为义弟,还负责向冀州贩卖洛阳纸。

    魏根这两年常来邺城,为人豪爽,出手大方,和冀州的许多官员交好,耿武与他的关系也不错。此刻虽然心情烦闷,可还是叫仆人领魏根大堂相见。

    魏根来到堂上见过耿武,第一件事便是开口问道:“我听说韩府君要将冀州让给袁绍?”

    耿武点头。“有此事。”

    魏根面露惊色,慌张的说道:“冀州易主,耿长史等韩府君旧属必不被袁绍所容,恐在下于冀州行商也会受影响。”

    耿武鄙视的看了他一眼,心道:商人逐利,你心中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利益受损吧?

    不过魏根的话也并不完全不对,自己是韩馥旧属,而且不久前还向韩馥谏言除掉袁绍,袁绍若掌冀州怎能放过自己?

    这时,魏根突然在一旁轻吟道:“府君城上竖降旗,商贾草民那得知,数万兵将齐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绝句在汉代早就出现,此时在刘辩和曹操的推动下已经广为流传于大江南北,虽然还鲜有佳作传出,不过这种诗歌形式已经广泛被人们接受。

    魏根的诗虽然算不上佳作,还有些韵律不齐,有点接近打油诗,不过其中的意思却已经让耿武震撼了。

    “更无一个是男儿。”耿武咬着牙轻吟着最后一句,突然大吼一声道:“冀州岂无男儿?过几日袁绍进城,吾便伏刺于城下,除此冀州大患!”

    耿武早就有伏刺袁绍的打算,今被魏根一激将心中想法脱口而出,一时间猛然惊醒,若是魏根向袁绍告密,自己岂不危险?

    正在耿武惊疑之间,魏根却是俯身一拜,向他说道:“耿长史高义,为冀州百姓除此大祸。在下力薄,也愿助长史一臂之力!”

    耿武愕然。

    魏根紧接着又说道:“耿长史虽武艺高强,但是袁绍人马众多,防备甚严,恐难成事。就算最后成功恐怕耿长史也难逃一死。此事应该从长计议才是。”

    耿武见魏根一心为自己着想,心中对他的疑虑也减去很多,听他如此说,便问道:“依你之言当如何?”

    “冀州忠义之士众多,其中必有也想除掉袁绍之人,耿长史可联络他们,群策群力,方可成事。”

    耿武点头。“此言甚好。闵纯、李历皆是同道中人,赵浮、程涣更有大军在彼,我去联络他们一同行事。”

    魏根大喜,道:“我等草民祸福,全赖长史。”

    耿武去联络闵纯他们,魏根也离开回到了暂住的驿馆。一见他回来,宋信等人围了上来。

    “魏司长,情形如何?”宋信问道。

    “袁绍七日后即将入城。”

    “耿武可答应伏击袁绍之事?”

    “果然不出陛下所料,耿武原本就有刺杀袁绍的意思,按照陛下教我们的方法再一激,耿武已经开始联络其他人准备动手了。”魏根说。

    “那就好,七日后我们一同动手,铲除袁绍。”宋信兴奋的说道。

    其他人也齐声低呼,只有魏根一个人兴奋不起来。宋信见他面露愁色,关心的问道:“魏司长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猛然间想到了魏根能预知危险的异能,宋信惊疑的问道:“莫不是魏司长觉得此事有何危险?”

    魏根摇了摇头,说:“兵凶战危之间,怎么会没有危险。只是我预感此事不大易成罢了。我们统调社一向是把重点放在凉州、司隶之间,冀州的势力还有完全铺开,我等势单力薄之下,只好借助冀州官员的力量行事。这些人非是我等部署,行事配合有碍,恐怕明天很难成事。”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要动手了。毕竟对于刺杀袁绍陛下只是嘱咐我们见机行事,并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完成。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在冀州建立情报网。”有人提议道。

    魏根却摇头否决,一脸坚毅的说道:“袁绍狼子野心,今番吞并冀州,他日必祸乱天下。此时正有机会将其除去,若我等畏险而不为,怎么对得起天子与百姓的期待。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等受陛下厚恩,正当为陛下效死!”

    魏根的话激起了众人的血性,更激起了他们对刘辩的忠心,齐齐的喊道:“愿为陛下效死!”

    魏根又对宋信说道:“七日后的行动,安危未知,宋兄就不必参加了。”

    宋信刚要反对,魏根示意他让自己说完。接着又道:“若我们行动失败,宋兄切不要轻举妄动,暴露身份。应就此潜伏下来,忍辱负重,为陛下建好情报网,等待大军光复时机!”

    魏根说道这里顿了一顿,附身一拜,说:“根在此拜托了!”

    告别即将九死一生的同袍,为了任务苟且偷生,宋信此时早已热泪盈眶。同样也向众人深施一礼,言道:“信必不负诸位及陛下所托。”

    众人计定,各自分开准备。另一方面,耿武也联络了闵纯、李历等人。虽然准备的有些仓促,不过诸人皆志同道合,又都抱着必死的决意,最后倒也计议出了一套计划准备实施。

    袁绍的军队入城不可能一起全进来,只能分批鱼贯而入。他们就打算在袁绍入城后封住城门,使他与外界大军隔开,耿武等人同时发动袭击,而赵浮、程涣等人也趁势进攻袁绍在城外阻隔的大军,以此来除掉袁绍。

    各方势力都准备好,就等着袁绍入城的那一天到来。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