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埃兰 > 第四百四十八章 六研发展会议01

第四百四十八章 六研发展会议01

推荐阅读: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埃兰 !

    六个高达364米的浅蓝色的大金字塔,矗立在一片苍翠的树海之中,仿佛花蕊,以大金字塔为中心,辐射出去的各异的建筑群,仿佛花瓣,一条条灰白的水泥板路将彼此相连,仿佛卷曲的藤蔓,六研看起来异常的漂亮,当然,也非常的强大。

    现在,六研的所有基建都已经完成,就是它发挥力量的时候了。

    老鬼洞的上方,一片山丘绿树之中,有一座占地大约2000多平米四层小楼,蓝白相间的涂装,不甚起眼,宽阔的门厅,平直的线条,把简约和朴实发挥到极点。

    内部装饰风格也极为内敛,没有繁复的花纹雕饰,也没有繁复的几何装点,横平竖直,整齐而简洁,显得极其稳重,甚至有些呆板,不过,与外墙同样风格的蓝色和白色布景,加上一些点睛似的花草,让这份呆板消退了,只剩下了安宁平和,充满了活力。

    六研以研究为目的,但只有研究人员的园区,是没法存在的,所以有了这座小楼,这座小楼就是六研的行政中心。

    今天,所有的人都到了,包括上京扎根的罗德,包括远在连市的魏槐,还有在小鬼洞已经近半年没露面的洪琳,其他的还有张新石、方舟、刘炳璟、孟平凡,华阳,关蕊……埃兰科技集团目前的高层,几乎都到了现场,当然,更多的还是新面孔,济济一堂,位于顶层的大会议室里,四十多个座位坐的满满的。

    “大家好,相信这几天来,大家也都相互熟悉了吧。当然,还有些人是今天才到的,可能比较陌生,不过没关系,同在埃兰科技这个大家庭里,山不转水转,总会有熟悉的一天。”

    沐佑仁坐在主位,微笑着调侃说道,激起一片低笑,六研选人是相当严苛的,在座的大多是研究人员,即便不是,也跟研究工作脱不开干系,而且学识素养都有相当的水准。

    诸人但凡能够有时间的,都提前到了两三天,目的就是要亲眼看看六研,“人贩子”hr们把这里形容的仿佛未来世界科技之城一般,但到底是不是真的,眼见为实。

    hr们到底不是内行人,很多东西在他们眼中,跟在内行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是完全不同的,一台设备,hr们只看牌子,只看说明书上的性能有多好,精度有多高,但内行人除了看机器,还要看配套,就像刀耕火种的年代,你给原始人一块科技含量再高的芯片又有何用,同样的,一台精度纳米级的机器,配备的都是精度微米级的部件,精度再高有何意义。

    另外还有一条,好设备还要好人用,一个文盲,就算给他再多的高精尖设备,也是摆设,现代科研,早就过了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时代,现在是团队作战的时代,任何一个科学家,都需要有经验的助手,能交流的朋友,然后才谈得上出成绩。

    来了两三天,六研基本上是四处都转遍了,毫无疑问的,来了,看了,被征服了!

    设备不用说,精密,齐备,甚至有很多甚至根本就没有在外面看到过,环境,舒适,整洁,大方,说研究院,更像是个花园,人员,基层貌似相当不足,但新开的研究所,这点可以理解,关键是一些中层的,甚至高层的,原本来的人里面,还有几个相当倨傲,来了一天就蔫了,这里的大牛满地走啊,扔块砖头,弄不好就得枪毙!

    好吧,心定了,一切就都妥了!

    “废话就不说了,现在开始吧,相信各位也不用我来鼓舞什么士气,我们六研,不,现在应该说是埃兰科技集团所属北屏山科技研究院……咋这么别扭,算了,还是六研吧,叫惯了。”沐佑仁说道,然后又听到是一阵低笑,沐佑仁也笑了。

    等声音停下来,沐佑仁开口说道:“好了,气氛调节到这里吧,下面是正题,明天就是开幕式,今天的把事情安排好了。首先,虽然说大家可能都清楚了,我还是要例行介绍一下,说到的请站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

    “首先是我们研究院的院长,兼材料研究所所长,魏槐。”

    “然后是我们医学研究所所长,原华国医学科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华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石学敏教授。”

    “然后是我们生物研究所所长,原华国科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科研部副部长,著名基因工程学家,赵方晴院士。”

    “然后是我们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原华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国际著名的生态学家,张新石院士。”

    “然后是我们新能源研究所所长,原华国水木大学核研院应用核技术所所长,华国工程院能源与矿物学部院士,安继刚院士。”

    “然后是我们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原华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微处理器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左廉院士。”

    “然后是我们行政部人事司司长,原……”

    “…………”

    六研是一个研究型机构,行政宜简不宜繁,而且至少到目前为止,埃兰科技还是需要作为一家私有企业出现,所以沐佑仁也不打算让政府官员大批介入,那样性质就变了,于是受限于人手不足,只能采用了扁平化结构。

    以院长负责制为主,一个院长,六个所长,构成了管理委员会,然后下辖三个部,主管行政、后勤、以及生产,每个部再分为若干个司,就构成了北屏山科技研究院的上层管理体系。

    而研究院下属的六个研究所,则作为独立机构存在,以所长牵头,下辖数个副所长,主管方方面面,不管是财政还是人事上,都有着极高的独立性,这是因为沐佑仁以后还会再建设更多的研究机构,老鬼洞目前的这些研究所,日后如有需要必然要进行搬迁,那么如果独立性不强,切割划分起来就麻烦了。

    “好了,大家也差不多都认识了,下面我会就我们研究所的各个部门的主管范围,加以简要说明,详细的制度规范,请看下发的小册子,如果有什么疑问和建议,则请各位所长、部长、司长讨论后,报上来。”沐佑仁带着微笑,在桌面上投影出了几个屏幕。

    “行政部下辖人事司、财务司、科技司、综合司、协调司。这个行政部,各研究所也有,所行政部受到院行政部的管辖,但我要强调一下,因为日后我们不只是这一个研究院,还会在其他的地方同样开设,所以在日常事务中,要注意六所的相对独立性。

    财务司我就不多说了,各公司都有,我们也大同小异;科技司分为两块,一块负责项目规划,一块负责成果转化,这个没什么多说的。

    人事司我只说一点,我们六研将来要与一些大学院校进行合作,作为大学生的实训基地,这也是收揽人才的一个途径,所以人事司相关人员要在这方面注意一下;

    综合司是婆婆司,只要是其他部门管不到的,综合司全部要负责起来,像图书馆、网络中心,学术研讨会,宣传资料、刊物发行、印章管理、公文处理、房产物业等等等等,这个比较多,比较杂,等一下黄司长留一下,我们专门讨论一下。”

    然后沐佑仁看向第一排围坐着的一个白白胖胖的中年人,这个中年人就是六研行政部综合司的司长,黄轩,直到他表情认真的点点头,沐佑仁才继续向下说道:

    “此外,协调司是一个临时编制,只在院行政部设立,这是由于六研并不单单是一个科研单位,还是甘南省的一个直辖区,而以六研的占地面积,还有日后的发展规划,将来会发展成为一个科研工业城,现在就要摸索其管理模型。

    六研的管理有两套班子,一套是我们埃兰集团的科研管理班子,还有一套是甘南省政府派驻的行政管理班子,这两套班子的功能职权有很大的重叠,这个协调司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立的,目前由我来亲自任司长,日后是否保存,视情况而定。”

    这毫无疑问,是为了将来的天空城准备的,第一座天空之城,沐佑仁打算将其打造成一个浮在天空的科研都市,就像埃兰那样。

    “后勤部下辖物资管理、安全保卫、设备养护、环卫管理。设备养护司和安全保卫司不用多说,一个是保障园区设备运转正常,一个是保障园区安全,物资管理司和环卫管理司我要着重说一下。

    物资管理司除了仓储采购、保管、调剂、运输、配送之外,还要负责管理六个研究所的地下工厂,这个工厂的管理权,由院方和所方共同拥有,所方具有优先权,只有满足了研究所的使用需求之外的剩余产出,才归于后勤总部仓库,供其他研究所调剂使用,这个要注意一下。

    然后是环卫管理司,这个司由后勤部和生态环境研究所双重领导,后勤部负责运转,环境所负责技术支援,这个司,除了担负六研内部环境卫生工作,也负担着六研附近林区的管理工作,生态环境研究所的课题成果,可以通过这个司来进行实地实验,所以,这个司的员工,必须经过生态环境研究所进行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莫部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部是我们六研运转的发动机,你这个部要尽快的运转起来,否则其他各部都要受影响。”

    “是,我明白,我保证一周之内,就让后勤部初步运转起来。”一个戴着眼镜,穿着白衬衫,打着领带,看起来只有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举起一只拳头,用力的说道,沐佑仁赞许的点点头。

    “最后是生产部,埃兰集团是一个以研究为导向的企业,所有的收益都来自于合作和专利输出,所以我们的成果,要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生产力。

    想必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六研的研究团队,分为核心组和外围组两种,核心组拿出核心成果,然后外围组将核心成果转化为现实的应用,然后生产部将应用付诸以实施,核心组,外围组,生产部,就是我们的研究一条龙。

    六研的二期工程,会在每个研究中心的外围,再开辟出一大片区域,建立各种各样的实验工厂,用来完成从成果到产品的转化,生产部就是负责管理这些工厂,并同时负责六研的所有基础建设工作。

    生产部现在的工作,就是开始着手准备外围实验厂区的建设工作,由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六研的各所,很快就会有一批成果出来,刘部长,你的建设工作可要抓紧了,温压实验室,流体实验室,混合熔炼厂,油料转化厂,十几个厂子,任务不轻啊。”

    “是,这个您放心,我已经联系好设计院了,最晚年底就能开工。”一个五大三粗,皮肤黝黑的汉子,用浓重的东北口音,斩钉截铁的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