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埃兰 > 第四百一十七章 虚拟风暴(上)

第四百一十七章 虚拟风暴(上)

推荐阅读: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埃兰 !

    还昨天的,一会儿发今天的。

    ————————————————————————

    信任,需要营建才能牢固;同样,科技,也需要实践才能应用。

    虚拟舱,虚拟现实,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强大的力量,但是也不能你说好就是好,科学家是很执拗的一群人,只有眼见方为实情,政治家也是如此,而且更胜一筹,眼见都未必认为是真的。

    不过,虚拟舱全部不过是二十三台,而在上京的只有十五台,这东西对于生产环境要求太高,即便是老鬼洞也只能保证一月两台的量,想提升只能再建立一条全封闭自动化生产线,即便是老鬼洞掌握的技术力量,也起码得一年时间才能完成。

    倒是次一级的游戏舱简单的多,说穿了,两者是一条生产线上下来的东西,性能合格的就是虚拟舱,性能不过关,但还不错的就是游戏舱,通常生产出一台虚拟舱,就会有十台左右的游戏舱成型。

    宽阔的虚拟平原上,狂风呼啸,两架歼十战机在狂风中艰难盘旋,一边努力对抗着自然,一边绕着圈的追尾厮杀。

    风力很大,草木低伏,残枝落叶被呼啸着卷上天空,但却有一处占地百余米的圆形区域,却一点风都没有,风一到这里,就莫名消失了,不,应该说直接穿了过去,就仿佛这里不存在一样,很诡异。

    这个圈子里站着很多穿白大褂的人,一个个面前都摊开着一个或几个白色光屏,有些显示着天空中的战况,有些却现实的大量的数据。

    从这些更明晰的画面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天上两架歼十,其中一架的驾驶技术实在不怎么样,平均被追尾锁定十余次,才能反过来锁定一次,还不保证不是被放水的,与其说是在对战,不如说是在喂战。

    一群白大褂之中,还有一个穿着笔挺军装的人站着,面前倒是没有什么光屏,双眼直接凝视外面有些幽暗的天空,面色严肃,双唇紧闭,随着两架歼十的盘旋交手,眼里时不时闪烁几道精光或者惋惜。

    这是虚拟实境和设备学习验证研究组在工作,洪森提供了巨量资料,包括了工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但是,目前最需要的,却不是这些,而是战斗力,目前最能转化为战斗力的,无疑是战机和机甲,所以上京十五套虚拟舱,很自然的就被第一时间应用于此。

    但是,基于政治家先天的疑心病,基于科学家先天的眼见为实特性,在研究的同时,也在验证,正好洪森提供的是战机和机甲,机甲没有对应的军事装备,但是战机可是各国必须发展的航天器。

    歼十,华国目前的主力战斗机,早在04年就定型服役,时至今日,已经有十余年前的研究和开发历程,对于歼十的所有数据,国家的积累异常雄厚,很自然的就被选中了,作为对比和验证的工具。

    虚拟实境技术,任何科学家都清楚它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能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现实中的虚拟实境技术,目前还处于眼镜和板块拼图的时代,这让所有科学家也只能是期待并等待。

    这时,忽然有人说,有一套设备,能完美的模拟现实,可想而知,会有什么后果。

    很简单的,歼十的全套原班人马,只要是通过政审的,全都在第一时间集合了起来,在知道这不是忽悠之后,就好像是拿到了新玩具的小朋友一般,迅速就沉迷了进去,所有人就如同刚刚入行的研究员一般,兴致勃勃的从最基本的画图开始,把已经做了千百遍的工作,反反复复的再做他千百遍,毫无厌倦。

    有了虚拟实境的辅助,又是已经成熟的机型,当初研发耗费了二十多年时间,数千人的努力,这次只用了半个月,几十个人轮班倒,就让歼十在虚拟的天空中飞翔了,其中耗费时间最多的,还不是设计和制造,而是学习怎么使用虚拟设备,因为不懂,那是各种爆炸,各种麻烦。

    制造出来的,不只是已经定型的歼十,还有以前的那些有缺陷的,甚至失败的型号,造出来跟已经掌握的数据对比,以此来验证虚拟现实系统的实际效果,很显然,得到的就是一次次的不可置信。

    对于科学家来说,当一个作品出来之后,永远会觉着还需要改进,最完美的永远是下一个,于是,歼十就成了变形虫,种种原本只能脑海中存在的构想设想,全给这群老老少少搬了出来。

    有看过装155mm榴弹炮的歼击机嘛?有看过没导弹,全身炮管的歼击机嘛?有看过无人自杀式歼击机……好吧,这个有,但肯定没人见过核弹型号的,对吧?

    不得不说,科学家是很可怕的生物!

    总之,整个工作组不知不觉的,就陷进了一种虚妄之中,还好,还是有人清醒的,在事情发展到火星之前,导回了正轨,看看自己的造物,几乎每个人都一身冷汗,太没下限了!

    光制造出了歼十,是不行的,制造一架可以工业化量产的战斗机,需要太多的产业配合,于是,诸位设计师开始客串炼钢工人、化工工人,石油工人……等等,从矿石矿物开始,一点点一步步的开始了手工制造战斗机的历程。

    怎么说呢,在任何方面,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比较二的一件事,哪怕是再怎么军盲,也明白从矿石开始手工制造战斗机,是多么的淡疼,但是,在虚拟实境里,没有蛋蛋,所以也不会疼。

    一个月过去了,工程进行到一半,谁都知道,完成——只是时间关系!

    感慨,震动,对过去的缅怀,对未来的憧憬,随着工程进展,填满了每一个参与者的内心。

    自己在发展,人家也不会停下,十年二十年磨一剑,默默无闻的付出辛劳汗水甚至鲜血,但造出来的可能还是落后的东西,听着社会上军迷的比来比去,听着社会上民众的怒骂呼声,谁不是满腹的辛酸,但是,谁又知道战斗机设计者的辛苦……

    现在好了,有了虚拟实境,一款战斗机的研发,恐怕再不用十到十五年的漫长时间了,更不需要各种求爷爷告奶奶了,感谢一切神明!

    在这个圈子里,外面的声音一点都传不进来,只有人们偶尔的交流,也是快速而小声,人人各司其职,或快速查阅,或闭目苦思,或认真观战,或做着笔录,场面肃穆而紧张。

    忽然,一阵微微的波动,掠过整个空间,风都停了一下,才继续呼啸。

    “宋老,在吗,我来看您了。”苍老的声音响起,打破了宁静,下一刻,所有人不约而同的微微勾起嘴角,但表情不一,或惋惜,或偷笑,或戏谑,不一而足。

    咻~

    轰隆~

    一团火光闪烁之后,地面上的军人一闭眼,不忍目睹,而天上,只剩下了一架歼十战机在孤独的盘旋,仿佛不知所措的孤雁。

    回放,在波动出现之后,互相追尾盘旋的两架战机,忽然震动了一下,猛地一偏,然后一架摇晃一下就快速拉平,另一架反应却没这么快,左摇右摇,最后进入了失速螺旋,结果就……

    忽然,圈子里出现个穿花大褂的老头,黑白花,满面的怒气,黑脸竖眉,大吼道:“林小子,你别跑!”

    ……不跑才是怪事吧?

    老头看没人出现,压抑着怒火,转身对着边上站立的军人说道:“舒大校,剩下的实验麻烦您帮忙了。”

    “是。”被称为舒大校的军人硬绷着面孔,一敬礼,然后利落的消失在当场,圈外一声爆鸣,一架歼十拖着红色的尾焰直冲天空。

    “小韩,这里你先负责一下,”老头扭头对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说道,然后又对着四周的研究员说:“你们先把数据记录一下,等时间结束,休息过后,晚上我们开个会,总结一下阶段数据,跟原始数据做个比对。”

    “好的,教授。”中年人笑着答道。

    老头点点头,同时消失在原地。

    一个巨大的,完全由银白色金属构成的庞大平台,长宽少说也有上千米,仰望就是蓝天和白云,金属平台就这么暴露在天空下。

    在金属平台上,极目望去,就是林立的机械设备,大的、小的、高的、矮的、圆圈的、方块的、三角的、枝枝叉叉的,千奇百怪,塞满了整个巨大平台。

    靠边角,一个百米左右的空地上,一排摆着四架大耳怪单座轻型战斗机,除此之外,还有三个人,都是起码五六十岁的老人家,围绕着这些人,空中数以十万计的零件,违反地心引力一般漂浮着。

    眼前铺开了一张四五米长的白色光屏,上面显示着一张图纸,密如蛛网的线条疏密错落,还有无数的数字标注其间,三个人在图上点点戳戳,时不时的手一点一划,空中的零件就忽然出现在手中,品评一番,然后一抛,零件又回归了原位,如果不是四周乌云压城般林立的大机械设备,这看起来更像是个魔幻的世界。

    忽然空气一阵波动,一个红光满面的老头出现在了场地上,林子明,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老一辈著名科学家,由于身体和精力的原因,早已经退居二线,开始做起行政工作,但超级再生丹出现后,身体大好,又再次投身于科研事业,重新操起了老本行。

    林子明身为华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技术方面洪森放心,操守方面上面放心,所以划拨到上京的十五台虚拟舱,目前都是由林子明作为带头人的虚拟技术完善小组来管理和维护。

    小男孩,由于有旺盛的精力好奇心,和《青少年保护法》,是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当一个老头儿有了青少年的精气神,丰富的阅历,超人的眼光,洞烛世事,人情练达,如果再加上不拘一格的性情,破坏力恐怕犹有甚之。

    “林小子,看你跑哪儿去!”一声大吼,伴随着大吼,又一个黑脸老头儿,不,黑着脸的老头儿出现在了平台上。

    “呵呵,宋老教授,我可没跑啊,打声招呼嘛!”林子明面色不改,乐呵呵的,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打着招呼。

    “打声招呼?!”林子明口中的宋老教授,声音高起了八度。

    “呵呵,老宋,又摔了?”站在平台上的三个人中,一个最显得苍老的开口了,很显然,这场面恐怕不是第一次看到了。

    “当然,否则老宋怎么可能这么火大。”另一个比较富态的老人接口,笑着说道。

    “气死我了,正进行自然风环境极限测试,这混小子就闯了进来。”宋老指着笑眯眯的林子明,没好气的说道,能把六十岁的林子明说成小子,这位年龄可见也不小了。

    宋老,宋文山,华国老一代航空航天人,歼十之父,工程院院士,华航成飞的老牌设计师,在航空工业战线上奋战了50余年,先后参与过东风113号机、歼七、歼八、歼九、歼十飞机等多个飞机型号研制,担任过两个国家重点型号歼七c、歼十飞机的总设计师,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的重大成果。

    当然,在场的,几乎都是跟这位同级别的人物,不都是成飞,但都是战斗在航空航天战线半辈子数十年的人物,除了林子明之外。

    屠正达,最老的那位,头顶已经全秃了,年近九十,若非超级再生丹的效果,现在只能卧床,为了恢复这位的身体,洪森差点没晕过去,原本是成飞的高级设计师,后因为身体原因卸任,现在则担任了航空工业集团的科技委顾问,一生参与了十五种飞机的修理、仿制、设计、改进改型,可以说是航空业的活化石也不为过,当然,本人未必认同。

    李田,第二老的那位,跟屠正达岁数也差不多了,人比较富态,曾是总装备部和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六项国家重点课题的负责人,他长期以来从事飞机气动设计和隐身技术研究,将空气动力学与电磁散射特性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解决了飞机研制过程中多项重大技术难题,并在工程中得到验证和应用,也属于国宝类型。

    杨维,成飞设计所总设计师兼副所长,华航工业副总工程师,它是华国最年轻的飞机总设计师,也是在场最年轻的一位,当然这个年轻只是相对的,杨维老先生,现在也已经已经六十了,目前在主持着华国最先进战斗机歼20的设计工作,更是现行版的国宝。

    (本来打算了全部杜撰的,不过看完歼十战斗机的历程,还是把这些位老人家搬出来了,真正的“感动中国”人物啊!

    <b),屠基达,黄志千,杨伟……更多可以看我放出的资料,有些已经过世了,再次佩服一下,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国家真正最不可或缺的。)

    这些都是牛人,大大的牛人,简称巨牛,放在那里都是,集中了这么多航天航空工业中的巨牛,目的自然是洪森等提供的飞行器——大耳怪、魔方,蝙蝠,此外还有‘大力神’机甲。

    上京只有15台虚拟舱,虚拟舱每人每天能用三小时,也就是最多每天供120人次使用,由于僧多肉少,制造艰难,短期内别指望能多,所以这是要利用足了的,一群大牛加上一群小牛,在配上一些实验员军人,每15人一组,轮番的上阵。

    在现实中,由于各种生产条件还不具备,洪森提供的战机和机甲无法生产,但是在虚拟实境中却没有障碍,歼十项目用来验证虚拟实境是否有洪森说的那么好,但验证归验证,该办的事情一件都不会停止。

    有洪森留下的完整资料包和说明书,还有一群狂热的科学家,这似乎并不很难,只用了两天,熟悉了下操作,大耳怪就上了天,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大耳怪就被拆成了零件,等一个月过去,整条生产线都被具现了出来,而这一切,只有24人参与。

    周围的这些林林总总的设备就是过往一月的成果,大耳怪单座轻型战斗机的生产线,完全自主制造,没有使用洪森留下的工具包,而四周漂浮的零件,就是用这些生产线生产出来的,而不是直接具现制造出来的大耳怪战斗机零件,组装起来,与洪森留下的资料比对之后,如果没有差距,那么就代表虚拟论证通过了。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把生产线复制到现实中去,没有工程机械人,没有小九的精密统筹操纵,这是个艰巨之极的人物,但是,所有人都兴味盎然,不,应该说是接近疯魔了,不管年龄的大小,更不管职级的高低,醒着在研究,睡着了也在研究,还好这里是封闭的研究中心,否则,在场的基本每个都是泄密者。

    其他的项目组进展也差不多少,彼此间甚至形成了一种近似于竞赛的状态,你超我,我超你,这也是各个管理者们所希望看到的事情。

    当然,这不怪他们,习惯了地球上一个身子一个翅膀的飞机……不要翅膀的飞机,见没见过,不管气动布局的飞机,有木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