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走进唐朝 > 900.第900章 招揽天下能士

900.第900章 招揽天下能士

作者:钢城小草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走进唐朝 !

    一本《唐诗集萃》而已,用不着如此夸张吧,要是把编撰《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想法提出来,岂不是直接就可以号令天下唯我独尊让天下群雄俯首帖耳了吗?

    “拋,你就继续拋吧,没有想到敬翔的马匹拍的越来越精湛了”,李烨在心里非议道。

    在某些方面敬翔与唐初的房玄龄有些相似,都是一个能臣,而非是直臣,就算李烨做什么事情有些出格,敬翔也会捏着鼻子不作声,不会像魏征一样直言纳谏,最多是在一旁悄悄的提醒李烨,希望李烨能加以改善。

    李烨和敬翔相处的非常融洽,在李烨看来敬翔的圆滑和处世哲学,更多的是润物细无声,帮助李烨拾遗补漏完善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把有时李烨偏激的做法变得容易让人接受。

    债券的发行就像敬翔当初估计的一样,开始的时候辽东半岛的百姓很难理解,为什么辽东半岛会向百姓借钱,虽然李烨支付了百分之五以上的利息,但是这些利息并不能让人心动。李烨的话从敬翔的口中传出去,债券竟然变成了辽东半岛的建设资金筹集,毕竟辽东半岛现在要进行许多大项目、大工程,敬翔自然而然的把百姓的目光吸引到辽东半岛的恢复重建工作上。

    这样一来,发行债券的理由就容易被人接受,李烨当初的赤字经济到了敬翔那里,再转一个弯就变得更加有深意了,有点像是后世的爱国主义教育,如果不买一点债券,怎么体现出百姓拥戴辽东半岛。

    结果八十万辽东半岛债券还没有开始发行,已经被预订一空,许多人为没有提前出手懊恼不已,纷纷表示要辽东半岛再发行一些债券,不然不能体现出自己拥戴辽东半岛的信念。

    债券发行到这一步变得皆大欢喜,辽东半岛有了一大笔的资金可以运作,百姓手中多余的钱不过是换一个地方存起来,而且可以多得到一些利息收入,一件在李烨看来就是经济上的事情,被敬翔包装成爱国主义宣传工具了,让李烨啼笑皆非。

    从这一点上看,敬翔比李烨更加清楚现在的百姓心里想什么,当然也比李烨更加了解唐代,这点是李烨拍马也赶不上敬翔的方面。

    李烨从来不认为自己比古人聪明,如果除去千年的知识,李烨可能甚至不如一个街头卖菜的老农,这就是命运,是命运把李烨推向了历史的前台,是命运一直推着李烨往前走,已经停不下来了。

    一个人是改变不了历史的,李烨只是在影响历史,用自己的方法去影响身边的人,从而改变身边的一些事物。那些想用自己的能力就能改变历史的人,在李烨现在看起来有些可笑至极,因为李烨在影响历史的同时,也在被这个历史所影响。

    李烨的一举一动都成了舞台上照射的演员,有些李烨很想跑到幕后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李烨发现自己身边已经有太多的人,他们可能需要李烨关心照顾,需要理由去帮助扶持,需要李烨给他们下达命令,李烨现在已经不再是当初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代表,一群人的利益和诉求的代表。

    全唐诗的编撰只是为了排解程菁菁心中的忧郁,而突发奇想做的一件事情,也许是李烨后世看过太多旷世巨作的原因,对于全唐诗的编撰工作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全唐诗的编撰可比后世《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编撰工作不知道小了多少倍,恐怕只有《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工程量的百分之一,这在李烨看来也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没有必要惊动敬翔。

    李烨完全错了,而且错的有些离谱,后世的全唐诗库共收录唐代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诗作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共计九百卷。李烨虽然不清楚这些情况,但是并不表示敬翔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工程量,想把唐代三百年来的诗词收集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件工程浩大的创举。

    当然敬翔是错误的曲解了李烨的意思,李烨并不是真的想把唐代三百年的诗词收集整理起来,而是给程菁菁找点事情做而已,当时李烨根本就没有往编撰全唐诗的规模上想,以讹传讹的结果就是这样。

    一件内宅的事情就这样闹得沸沸扬扬,还惊动了敬翔亲自跑过来询问这件事情,李烨除了苦笑还能说什么。

    “郡王殿下,光是收集唐代三百年的诗词,恐怕就要耗费数年的时间,加上抄录、分类、整理、誊抄、排版、堪行等等的工作,以某的经验来看没有五六年的时间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李烨现在都不好意思说出当时的想法,要是让敬翔知道,自己只是想哄程菁菁开心,恐怕敬翔非要跳起来掐死李烨,这么大的事情到了李烨嘴里就变成了小孩子扮家家的小事情,这不是有辱斯文是什么。

    “不至于吧,一本《唐诗集萃》而已,用得着如此严肃吗”,李烨真的很郁闷,自己的家事怎么就能上纲上线呢?这时候,李烨除了顺杆子往上爬以外还能做什么,事情已经闹得满城风雨,就连敬翔都眼巴巴的看着李烨,李烨的肠子都悔青了。

    李烨现在真的后悔当时异想天开了,“都是某当时考虑不周,如今此事应该怎么办”,有错就承认,反正有敬翔给自己擦屁股,李烨根本不用担心出什么问题。

    这件事情都是彰显李烨文治武功的好时候,敬翔当然不想放过这件事情,而且这件事情宣扬出去,可以为辽东半岛赢得天下士子之心,更可以为李烨竖立明君的形象。

    “郡王殿下,这件事情当然不能半途而废,不然岂不是伤了天下士子之心。既然事情已经传扬出来,不如将计就计,把这件事情办的轰轰烈烈妇孺皆知的一场盛事。郡王殿下继续派人收集各地的诗词,不管是唐代的,还是其他朝代的都行,对外就宣称要收集天下的诗词编撰成册,鼓励家中藏有诗词的人家献出诗词,如果是对诗词有所造诣之人,可以入选诗词的编撰工作,只要此消息一出,天下文人才子必要蜂涌而来,倒是郡王殿下在这些人中选拔一些能臣治理辽东半岛,可谓一举三得。”

    被敬翔这么一说,李烨的确发现自己当时考虑还是有些欠妥,这的确是一个招揽天下人才的好机会。

    辽东半岛现在却的是什么,就是人才,不要看李烨在辽东半岛办学风风火火,但是李烨也清楚,这些从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还是嫩了一点,社会经验的磨练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那些能在古代成名的文士,那一个放到后世不是清华、北大的天之骄子,这些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是也是眼高于顶根本瞧不起辽东半岛这片蛮荒之地,所以这些年来没有多少真正的大儒跑到辽东半岛。

    治理国家当然不光有技术型人才,还想要一些管理型人才,这些人在大唐多的是,不过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一旦加以利用,辽东半岛的实力便会迅速的提高,而且可以增加辽东半岛的影响力,敬翔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让李烨继续扩大全唐诗的编撰工作,把这件事情搞的是天下世人皆知的地步。

    文化影响有了,可是政治影响呢?“敬兄,这件事情对唐朝廷有何影响,会不会引起唐朝廷的忌惮”,李烨担心自己的举动会引起唐朝廷中一些目光明锐的大臣猜忌,要是这些人也看出李烨的用意,对于李烨收揽天下士子的计划岂不是横加阻拦。

    敬翔诡异的一笑道:“这点请郡王殿下不用担心,此事一旦传扬开来,唐朝廷中必须不会有所反应,有些大臣也许能明白此事的真实用意,可这又能怎么样呢?诗词而已能说什么,难道还不让人编撰诗词吗?恐怕此言一出便会万夫所指给吐沫淹死”。

    要是编撰隋唐史,这的确会引起唐朝廷的忌惮,正朔可是一个王朝统治法理依据,而诗词呢?这可是文人茶余饭后的抒情之作,现在有人准备编撰成册,谁不想有一个出名的机会,要是在这件事情上加以阻拦的话,估计会被天下的文人所唾弃。

    “那敬兄认为这件事情如何操作?”

    “既然我们要把这件事情搞的天下人皆知,如今的规模就显得有些小了,郡王殿下不是在修建图书馆吗?既然如此,不如就将编撰工作移至图书馆进行,同时还可以收集天下的藏书,不知道郡王殿下意下如何?”

    “那程菁菁的事情……。”

    “这有何难,郡王殿下可以委任程王妃为图书馆馆长,然后再委任一名德高望重文士从旁协助,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参加诗词编撰工作,也不会有人非议此事。”

    “既然如此,此事就这样敲定下来,敬兄就勉为其难的担当此事的编修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