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走进唐朝 > 876.第876章 造船厂

876.第876章 造船厂

作者:钢城小草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走进唐朝 !

    五万契丹军离开了大行城,退到了泊汋城一带便没有继续后退,好像在等着什么,也许是在看李烨的反应,也许是在等渤海国的消息。

    李烨在泊汋城安民镇派驻了二千名士兵,一边修建工事,一边监视渤海国军队,李烨现在可不希望再有敌军兵临大行城城下,在安民镇修建关隘的计划很早就有,但是一直以来因为各种原因耽搁了,这次渤海国军队再次入侵辽东半岛,给李烨敲响了警钟,辽东半岛腹地需要一个稳定发展的环境,必要的防御工事还是要修建的。

    不光是泊汋城的安民镇,还是安市州的南楼镇,许多地方的关隘城防都需要进行修缮,以后李烨只是侧重经济建设,忽视了必要的防御修建,才导致了这次奚人联军,轻易的进攻到辽东半岛腹地的事情发生。

    速拉丁、李叔汶还在建安州、安市州一带阻击奚人、契丹军队,整个辽东半岛已经渐渐的稳定下来,春耕在即,恢复名声和生产是头等大事,至于奚人和契丹已经是秋后的蚂蚱崩坍不了几天了,失败的命运已经注定,李烨要着手全面的稳定工作,并开始组建辽东半岛的最高行政机构,彻底的打造一个全新的辽东半岛。

    对于李景在这几次战斗中的表现,李烨感到非常的满意,“不错,你做的很好,这段时间幸苦你了,本王虽然不在辽东半岛,但是却知道辽东半岛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你没有让本王失望,马上辽东半岛就要进行行政改革,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出来”。

    李烨准备进行行政改革的事情,已经很早就在征求其他人的意见,李烨和敬翔闭门造车,不如广开言路多听听其他人的意见,也许会有新的见解和灵感,毕竟不可能把后世的一套照本宣科的搬到唐代。

    汉唐时期生产力相对落后,交通和信息都不畅,三四百里已经是一个州县的极限了,要是把后世省市一套行政管理模式搞出来,恐怕那些行政官员整天都要将时间消耗在路上了。

    唐代一般四五个县组成一个州,刺史管理起来也很方便,如果将平卢藩镇设定为一个省,看起来减少了很多州府,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出现了,首先所有的行政机构要重新设置,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其次省的权利会变的很大,很容易脱离控制,藩镇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天高皇帝远,朝廷的手根本不可能伸到几千公里之外,几千公里之外发生的事情,也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传递到朝廷,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省对管辖的县,同样也有问题,因为信息和交通的诸多问题,想对偏远的县进行管理,难道也相当的大,要想巡视一圈都要几个月的时间,根本谈不上什么效率。

    李烨不想在唐代推广什么省市行政机构,至少现在还不行,李烨准备把辽东半岛划分为四五个州县,相近的县组合在一起成立州府,重新划分辽东半岛行政的格局。

    李景道:“郡王殿下,辽东半岛划分州县,其他的地方某不了解,但是某感觉大行州的划分不合理,首先孤山城离大行城太远,管理起来不方便,有什么事情也不可能及时知道,很容易误事,所以大行城和孤山城最好不要放在一起。还有,某希望能在鸭绿江对岸建立一县,专门管理鸭绿江对岸的事务,省去大行城的官员来回奔波鸭绿江两岸,这样对于控制整个鸭绿江的出海口也有好处”。

    李烨微微的点了点头,孤山城离大行城的确远了点,“这个建议不错,本王会考虑的,还有其他的建议吗”。

    “大行城的人口还是太少了,大行城和孤山城之间的几百里土地很少能看见人烟,不如在北井口一带建立一县,便于开发周围的土地,也可以连接孤山城和大行城”

    在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古代,两座城市相隔几百里是很正常的情况,两座城市老死不往来也是常事,要想牢牢的将辽东半岛控制在汉人手中,除了对辽东半岛大量移民外,就需要对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少数民族进行同化,多设置一些县,对于精密联系和控制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李烨在大行城停留了两天,因为已经了解辽东半岛的战事,李烨的行程也变得不是太紧张,接下来的事情远远比一场战役更加的难处理。

    停靠在孤山城的三艘二千石炮舰也已经返回大行城,原本准备等吕泰新返回倭国的时候,一起前往渤海国,不过现在计划有所改变。三艘刚刚服役的炮舰需要进行磨练,而磨练的地方正好是前往倭国北部,进行远洋考察。

    炮舰上的火炮足以威慑任何北方野蛮部落,一方面也是李烨炫耀武力的最好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培养一支远洋海军不可多得的时机,虾夷国、黑水靺鞨等北方野蛮部落,越是野蛮越是崇尚武力,只有在强大的武力威慑下,这些桀骜不驯的野蛮部落才会最终的屈服。

    三艘炮舰,一艘停靠在海参崴,一艘常驻佐渡岛,最后一艘前往虾夷国进行武力威慑,顺便向北进行海洋岛屿的勘探,并绘制海图建立北部中转站。

    安排好三艘炮舰的事情,李烨还去了一趟大行城造船厂,如今大行城造船厂有王海的儿子王亮负责,上次王亮在与渤海国军队战斗中立下了战功,李烨只是奖赏了王亮一些财物,并没有其他的奖赏。李烨也不可能对王亮有什么其他的奖赏,毕竟辽东半岛的行政架构还没有建立起来,封官许愿对于李烨来说还太早了点。

    这次找王亮除了是看看造船厂的情况,李烨还有自己的打算,“王郎,这段时间造船厂管理的不错,规模比以前扩大了一倍,不过还是无法满足辽东半岛海军的需要,现在商业用船的速度增长的也很快,今天来是想看看你有什么想法”。

    王亮的父亲王海还在新城,这种事情本应该是李烨找王海去谈,不过王海的脾气又臭又硬,现在又远在新城,李烨只好先找王亮问问。

    相比王海的臭脾气,王亮的性格就随和许多,李烨和王亮的年纪相差不大,年轻人之间有些话也好交流。

    王亮道:“这几年大行城造船厂已经发展到了极限,受制于内河河道的原因,想要再扩大船厂的规模已经不可能,只有在其他的地方修建新的船厂”。

    大行城的造船厂的确已经到了发展的瓶颈,每年大行城造船可以建造六艘二千石战舰、二十多艘千石船只,但是就如李烨所说,现在辽东半岛对于船只的需要很大,一些江南大户也开始向大行城船厂订购商船,订单已经排到三年以后了。

    供应商船,建造战船的速度和质量就很难保证,虽然李烨已经将民用造船厂和军用造船厂分开,但是商船的需求和利润明显更大,这块蛋糕李烨也不想放弃。

    “本王想扩大大行城造船厂,并且在夷洲再建造一座大型造船厂,形成南北两大造船厂,新城的造船厂主要还是建造、研制新式舰船,你看有什么问题”

    李烨要走向海洋,就需要大量的舰船,二千石舰船已经是这个时代造船的巅峰,就算还能上升,相对这个海洋而言还是一叶小舟。要想在大海上大规模的运兵、运粮,除了将舰船越造越大外,只有多建造一些舰船来弥补舰船吨位上的不足。

    吕泰新为什么没有在这场辽东半岛战役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一点原因就是舰船的规模还是太小,如果吕泰新手中有二千石战舰三五十艘的话,结果绝对不是现在这样的局面。

    李烨现在还没有能力建造更多的大型战舰,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同时海洋贸易船只吨位偏小,也影响着辽东半岛的发展,大量的货物运不进来、也运不出去,一次贸易的成本更是惊人。

    像吕泰新跨海东渡倭国这次贸易,上百条大大小小的商船,不便于统一指挥不说,而且从经济成本计算也不划算,如果换成二千石的商船,只要一次出动十几艘也就解决了问题。

    王亮早知道李烨有扩大造船厂的意图,造船厂可不光是在造船,同时还在培养大量新的造船工匠,这些多出来的工匠不可能不干事光拿钱。

    “完全没有问题,现在造船厂中的工匠已经多出来很多,已经掌握了造船的全部技能,只要新船厂修建好,马上就可以开始建造船只。不过大行城船厂扩建的难度很大,要扩宽、疏浚河道,并且上游的伐木场和加工厂都要扩建,恐怕需要的资金不少,需要一年才能完成”

    钱不是问题,李烨现在这点钱还是有的,倭国和佐渡岛带回来的金银矿已经给李烨注入了一阵强心剂,虽然战后各个地方都需要钱,但是一次远洋贸易就能赚回几倍、几十倍的钱,辽东半岛需要发展远洋贸易才能生存下去,造船厂就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