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走进唐朝 > 797.第797章 错失良机(一)

797.第797章 错失良机(一)

作者:钢城小草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走进唐朝 !

    高顺励带着二千登州兵马刚到掖县,就听见莱州和登州叛乱的消息,高顺励立即下令就地安营扎寨,打探消息后再决定是前往密州剿匪,还是返回登州救援。遇上这种事情,不管是谁带兵都很谨慎,因为没有军令就擅自行动,这可是死罪,所以高顺励停下来了,这一停就出了大事。

    很快,高顺励就接到了宋威新的命令:“配合王敬武攻打掖县”。

    配合王敬武攻打掖县的乱匪,这当然没有问题,问题是掖县是怎么丢的,好像从来没有人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掖县除去衙役和县城的守军外,还有城外鲁鹏率领的三千五百名士兵,鲁鹏只带走了二千士兵,城外应该还有一千五百名士兵,可是这些士兵现在在什么地方。

    高顺励很快就知道了,那些士兵都进城了,高顺励可不傻,自己带过几十年的兵,出现这样的事情,高顺励马上就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兵变在唐末已经是家常便饭了。问题还不只如此,那留在登州的士兵呢?登州的蓬莱为什么也这么快就丢了,还用问吗?这下高顺励开始害怕了。

    高顺励真的害怕了,这比有人拿刀架在自己脖子上还严重十倍,因为高顺励很快发现自己根本就控制不了这些士兵。到现在高顺励彻底明白莱州、登州****是怎么一回事了,这是一场有预谋的阴谋,许多人还在纳闷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高顺励已经知道自己目前的处境了。

    高顺励没有慌,而是把自己手下的小校找来询问:“诸位,如今莱州、登州发生****,宋相让某领兵协助平卢军兵马指挥使王敬武攻打掖县,这件事情诸位怎么看”。高顺励明着在询问军中小校的意见,实际上是想看看,自己到底还能控制多少兵马。

    让高顺励十分失望,高顺励的话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回答,这显然是不赞成自己攻打掖县,只要高顺励硬来后果就不用多想了。

    高顺励有些不甘心道:“宋威在莱州、登州以收缴劳役钱为名,横征暴敛欺压百姓,搞的莱州、登州民怨沸腾,莱州、登州百姓不得已才起来造反,某不会助纣为虐,所以准备领兵返回登州,诸位意下如何”。

    这下小校们有反应了,只是反应并没有超出高顺励的意外:“高指挥使,张指挥使不在登州的时候,王伦宏明升暗降剥夺了张指挥使兵权,这是无理在前。现在又让我们攻打掖县,镇压普通百姓,这是不仁不义,我们要是听从宋威的调遣,岂不是要助纣为虐吗”。

    一旁又有小校道:“当年郡王殿下还在登州的时候,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可是郡王殿下刚走,王伦宏就设计夺了张指挥使的兵权,现在又让我们攻打治下的无辜百姓,这样的乱命我们不听也罢”。

    小校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便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了:“高指挥使,如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莱州、登州****全因宋威狼子野心而起,只要我们打败王敬武的军队,再让张指挥使出面安抚莱州、登州的百姓,莱州、登州的****自然平息,还请高指挥使三思”。

    已经不用说了,高顺励现在如何还不明白,这些士兵都是李烨、张天成手下的人,除非高顺励把这些全部杀光,否则高顺励也只有跟着李烨、张天成造反。

    高顺励不是不想镇压这些小校,问题是高顺励发现自己手上没兵,高顺励不可能直接指挥军队,真正指挥军队的还是这帮小校,高顺励以前没有想到李烨和张天成在军队中的影响力会这么大,连军队的最底层小校都控制住了。

    高顺励背后发凉,唐末军队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悍兵杀将、将杀主帅,只要士兵稍微不高兴,将领的人头就保不住了。高顺励要是不听这些小校的话,结果只有一个,高顺励不是不知道后果,这些小校之所以还没有为难高顺励,是因为还在等高顺励的表态。

    要说起来高思继、高思祥对李烨的印象不错,与李烨相处了一年多,高思继、高思祥感觉自己和李烨十分对脾气,本想跟着李烨到辽东半岛创一番事业,可是高顺励不同意。

    功名利禄对于所有人都有巨大的诱惑力,但是作为年轻人的高思继、高思祥看中的更多是李烨这个人,高思继、高思祥可没有高顺励这么多的顾及,不就是投靠李烨、张天成吗?现在是雪中送炭,如果不搏一把的话可能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高思继劝道:“父亲,不要再犹豫了,还没有看出来吗?平卢藩镇已经要变天了,如今只有一个青州还算稳定,只要我们击败了王敬武的军队,将平卢军拒之门外,莱州、登州、密州、沂州就会马上战乱平息,到时再擒住宋威,平卢藩镇就是郡王殿下的”。

    高顺励一惊,没有想到自己儿子的野心比自己大,想一口吞下平卢藩镇,不过想想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击败王敬武抓住了宋威,平卢藩镇就群龙无首,到时自己就是有功之臣,还愁没有富贵吗?

    这时候唐朝的社会治安实在是太坏了,唐朝廷的威望正在直线下降,野心家如雨后春笋一样到处破土而出,大唐四周藩镇就没有一个安分的,宋威敢有恃无恐的对莱州、登州下手,不是没有所依仗的。

    就在不久之前,盐州军乱,逐刺史王承颜,诏高品牛从珪往慰谕之,贬王承颜象州司户。王承颜及崔碣素有政声,以严肃为骄卒所逐,朝廷与贪暴致乱者同贬,时人惜之。牛从珪自盐州还,军中请以大将王宗诚为刺史。诏王宗诚诣阙,将士皆释罪,仍如优给,唐朝廷无能表现可见一斑。

    宋威所想,只要自己迅速平乱,唐朝廷就会息事宁人恐生事端,自己又是唐朝廷重臣,只要给几个乱臣贼子按上一个罪名,天下****到时谁还会管几个小人物的死活。

    宋威有这贼心,难保别人就没有这个贼心,高顺励现在就有了,听高思继这么一说,自己还真是有很大的机会帮助张天成控制整个平卢藩镇的局面,到时平卢军兵马指挥使的位子还不是手到擒来。

    想明白其中的道理,高顺励马上写信给新城的张天成,这时候高顺励还不知道张天成在造反的问题上纠结呢?另一方面高顺励开始敷衍王敬武,虽然带兵向王敬武靠拢,但是却派小校与掖县的叛军取得联系,准备里应外合偷袭王敬武。

    这时的王敬武正在向掖县一路狂奔,准备趁乱匪立足未稳之时迎头痛击攻下掖县。王敬武满脑子都是怎么攻打掖县的乱匪,自己也没有冷静的考虑一下周围的局势,只要王敬武稍微冷静一点,就会发现其中的蹊跷之处。

    王敬武接到宋威的命令时,自己离掖县还有五六天的路程,而高顺励却与掖县最近,而且手上还掌握这一支二千人的军队。如果自己可以长途奔袭攻打掖县,那么这时候高顺励在做什么呢?难道高顺励带兵几十年,不知道先发制人的道理,偏要等着王敬武到了掖县再一起攻打,这不是已经让掖县的乱匪有所准备,这不是早已经失去了战场上的先机吗?

    当然,王敬武也忘记了考虑掖县的守军问题,在这一点上,王敬武明显的要比高顺励差一个档次。

    一连串的失误,加上王敬武擅作主张领兵直接远程奔袭掖县,忘记了宋威给自己的命令,已经将宋威的全盘计划打乱了。

    宋威不愧老谋深算的老狐狸,同样当之无愧称之为沙场老将,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战友,这真是至理名言。宋威让王敬武领平卢军二万前往掖县,让高顺励协助王敬武进攻掖县,难道宋威不知道高顺励要比王敬武更加靠近掖县。宋威对高顺励不放心,但是这时候却不能过分的刺激高顺励,只有让王敬武领兵先到掖县,然后利用优势兵力将高顺励控制起来,这样宋威既增加了兵力,又消除了隐患一箭双雕之计。

    不过宋威的计谋可不是一箭双雕,而是一箭四雕之计,宋威让鲁鹏回兵攻打胶水县,而不是让鲁鹏回兵救援掖县,这里面就暗藏着宋威的试探之心,只要鲁鹏乖乖的听话攻打胶水县,那么鲁鹏就和宋威相安无事,要是鲁鹏跑到掖县的话,宋威就要对鲁鹏下手了,王敬武手上不是还有二万多军队吗?对付鲁鹏的二千人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宋威一下子就收拾掉两个隐患。

    事情到这里还远远的没有结束,鲁鹏、高顺励如果反叛了,那么即墨这帮人呢?还有李烨先后提拔上来的官员,宋威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一锅烩,到时王敬武带兵攻下掖县、胶水县后,就可以一路南下到达即墨,整个莱州和登州的叛乱就冰销雾散,宋威完全控制平卢藩镇的计划也就实现了。

    宋威用战略角度的眼光考虑问题,万万没有想到王敬武竟然修改了自己的计划,自己领兵跑到掖县门口,这不是羊入虎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