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走进唐朝 > 712.第712章 开发夷洲(二)

712.第712章 开发夷洲(二)

作者:钢城小草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走进唐朝 !

    夷洲的开发不比辽东半岛,更不同于新城,新城虽然建立在一片荒地之上,但是因为靠近即墨,无论是地理优势、还是人力优势都不是夷洲可比。辽东半岛开发同样也存在一些优势,交通优势;大量的移民可以很快的从中原前往辽东半岛,而且因为海峡的隔绝,在运送移民的同时,对于大唐的影响同样很小,不会被人注意到。

    相比新城和辽东半岛,夷洲都没有这些优势,唐末时期的夷洲可以用一片茂密的森林来形容,与世隔绝人迹罕至,夷洲如同哥伦布对于美洲一样陌生感到好奇和恐惧。没有人知道登陆夷洲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就算有天衣无缝的计划,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只要一步错整个夷洲移民的计划至少要中断一二年,这样的结果是谁都不愿意看见的。

    中原****,开发辽东半岛可以拯救北方百姓,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多大,北方人很难适应南方的潮湿湿冷,而南方人也很难适应北方的天干寒冷,开发辽东半岛和夷洲一样的重要,但是困难程度却远远的超过了辽东半岛,这也是李烨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开发夷洲的原因之一。

    开发夷洲主要有三点的难处,首先是航海交通的风险,不管是嵊泗列岛到澎湖列岛,还是江浙沿岸直接到澎湖列岛,最近的海路也要三百多里,跨海航行在这个时代本就是一项风险极高的工作,要想把几十万的百姓移民到夷洲,其中的风险无法估量。

    其次,这时候的夷洲本就是一个荒岛,没有任何现成的资源,前期需要从辽东半岛和新城输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些人力和物力又需要占用辽东半岛大量的资源,注定要拖慢辽东半岛发展的步伐。

    最后,夷洲现在还不是一片乐土,从无到有什么都需要从零开始慢慢的建立起来,组织规划运筹统计合理安排,所有的一切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一步错万事皆休。

    夷洲可以说是一块悬于海外的一片沃土,不过在还未开发之前,夷洲的开发利用并不亚于秦始皇时期的南征,在某些方面可能又过于欧洲殖民美洲的难度。在所以不利的条件中,至少有两点对李烨有利,一是江南爆发王郢叛乱,战火蔓延到江南东道大片地区,百姓流离失所,正好为李烨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二是江南地区物产丰富、气候温和,江南虽遭受战乱,但是粮食价格并没有疯长,加上运输到夷洲相对辽东半岛更加快捷,有没有辽东半岛的严寒天气,只要开发顺利,两年之内便可以在夷洲站稳脚跟。

    吕泰新不仅给谭茂良留下大量的物资,同时也给谭茂良留下了五百名士兵,这些士兵可以用来防御海盗的袭击,也可以对付夷洲岛上的土著。

    夷洲岛并非没有人居住,岛上除了不少土著外,还有为数不多的靠海生活的渔民,当然这时候还有一个无恶不作、无处不在的的配角:海盗。

    吕泰新在准备开发夷洲的同时,就调查询问了附近生活的渔民,得到了第一手的资料。夷洲岛上的土著大多数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一般情况下很少靠近海边。至于那些靠海吃饭因为某种原因留在夷洲岛上的渔民,他们大多数生活在有水靠海岸很近的地方,三五十人一群,或者形成百八十人的小村庄,在岛上种些粮食,打些鱼虾谋生。

    可怜的海盗虽然在夷洲岛附近也有出没,但是并不经常骚扰岛上的渔民,这些渔民实在太穷了,提不起海盗的任何兴趣,连打牙祭都懒得理他们。海盗的目标主要是江南沿海的商船,不过因为江南王郢的叛乱,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些海盗见唐军云集江南一带,很乖巧的把目标转移到福建以南更远的海上,从福建往北一带的海面上很少能看见海盗的踪影。

    现在谭茂良要担心的主要是岛上的土著,这些土著来无影去无踪,利用地形和森林的掩护进行偷袭,这种可能存在的情况不得不防备。秦始皇在征讨南越的时候,几十万大军因为越人躲进了深山里,被活活的拖在南越的土地上,损兵折将不说差点秦始皇的伟业就要付诸东流。最后,如果不是利用招安、分化的各种手段,李烨的开发夷洲计划可能也会遭遇到相同的挫折。

    所以,李烨和敬翔在制订移民夷洲的计划中,并不主张能迅速的占领整个夷洲,而是先登陆控制夷洲西边的大面积平原地区,在平原站稳脚跟的同时,采用羁縻政策分化拉拢部分土著,扶植土著中的温和派,打击土著中的强硬派,用少数土著人间接的通知大多数的土著人。这个计划的实施,有着很浓的殖民味道。

    当初西班牙人开始殖民南洋的时候,就是通过扶植当地的土著人,打击已经在南洋生活了数百年的汉人,慢慢的将汉人的势力从南洋地区赶了出去,让汉人永久的失去了南洋这片战略经济屏障。

    夷洲移民的计划完全按照预先的计划进行,每隔两三个月,就从嵊泗列岛上将一部分移民先送往澎湖列岛,然后在澎湖列岛上生活一段时间,最后在分批的将移民送往已经建设好的居住地。

    在这段时间之内,所有的建设都必须严格的按照计划来进行,修建码头和房屋是重中之重,接着就是开垦土地生产粮食,尽快的摆脱对大陆的粮食和物资依赖。

    王保鹏负责澎湖列岛事务的组织和协调工作,谭茂良负责夷洲的开发和安置工作,熊士航负责嵊泗列岛的移民训练和管理工作,吕泰新不仅要负责江南移民的工作,还要与充沿海水军都知兵马使高杰周旋,假意对抗王郢,实质上利用官军身份的掩护进行移民的计划,四人之间各有分工各有配合,每一个人都是夷洲移民计划的一部分,相互之间只有配合服从,不能有丝毫的扯皮拖拉。

    夷洲五月的天气多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便是乌云密布大雨磅礴,有时刚刚挖好的一条沟渠,一场大雨过后就变成了一处水洼地。谭茂良没有好气的诅咒这个鬼天气:“该死的鬼天气,不知道这场大雨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房屋的建设进度又要拖慢了”。谭茂良已经在夷洲岛上待了一个月,最让谭茂良头疼的就是突如其来的大雨,大雨来得及去的也快,有时刚刚从地头跑回来,转身大雨就停了。

    “谭城主,听这里的渔民说,这段时间是夷洲的多雨季节,这种天气一直会持续到六月底,你看这田地还没有开垦好就变成了沼泽,看样子耕种粮食的计划要推辞一个月的时间”

    谭茂良站在雨棚下,周围都是避雨的工匠和农民,不知道这场大雨会什么时间结束,不敢回去生怕自己一走,大雨就停止了。

    一旁的一个工匠也道:“谭城主,这样不行啊,大伙整天泡在水里,别的不说,生病感冒是常有的事情,脚上都泡肿了,谭快想点办法吧”

    事情往往停留在纸面上最容易解决,可是一旦自己亲身经历的时候,许多无法预料的事情便发生了。谭茂良根本没有预料到这时候登岛正好碰上夷洲的多雨季节,要是什么都不做的话,夷洲开发的日期就要向后推辞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的时间,谭茂良等不起,夷洲岛每年可以种植两季水稻,第一季稻二月到六月期间,第二季稻七月到十月期间,谭茂良必须赶在七月之前,在河对岸开垦出几千亩水稻田,才能减轻粮食运输的压力。

    这一个月来,已经陆陆续续在河对岸开发出五百亩的水稻田,眼见着大雨越来越频繁,河水暴涨,许多地方已经被漫过河堤的大水淹没,谭茂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夷洲的大雨让第一批移民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工匠坊还没有建成,大雨季节根本没有办法建设房屋,什么砖瓦窑、码头的建设、河岸的加固,根本想都不敢想。

    有时一天大雨从早上下到晚上,谭茂良和所有人一样,只能呆呆的看着水天一色的苍茫雾气弥漫的大地,心里好像猫抓的似的。

    刚登岛的时候,还没有注意到这样的鬼天气,棚屋建设的并不是密不透雨,谁知道几场大雨过后,外面下大雨、里面下下雨,移民的身上的衣服就从来没有真正干过。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没过多久,谭茂良发现储藏的粮食也开始发霉了,空气的湿度太大,又没要一个很好的储藏环境,不发霉才是怪事呢?谭茂良还不知道,这时候就算是随便撒一把种子,过几天都可以发芽,你说这地方的气候是好还是坏。

    没有一个干燥的环境,移民开发工作就无法顺利的进行,这可不是随便说着玩的,第一批移民是整个移民计划的关键所在。建立一个完善的登陆点,后面的移民工作就相对简单许多,通过这个居民点,更多的移民会向四周扩散,同时也为后来的移民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