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走进唐朝 > 332.第332章 路遇宋州(二)

332.第332章 路遇宋州(二)

作者:钢城小草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走进唐朝 !

    李烨与张蕤闲聊了几句,话锋一转道:“不知张刺史有没有听说濮州王仙芝的事情”。

    宋州离濮州二百多里,濮州二月发生的事情,张蕤那里能不清楚,“李刺史可是说的王仙芝造反的事情,听说天平节度使薛崇正在调兵遣将,准备一举将其歼灭”,张蕤一点都不担心王仙芝起义的事情,根本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李烨虽然不知道事情的过程,但是知道历史的走向,王仙芝并不会因此被天平节度使薛崇剿灭。“张刺史难道就一点也不担心吗”,李烨反问道。

    至从李儇登基后,因为天灾最后一根稻草的原因,中原大地上已经陆陆续续发生了几十起的起义,都很快的被官府剿灭了,张蕤依照惯性思维,以为这次起义也会很快的被剿灭。“不过就是一小撮乱民罢了,只要唐军一到,必然会灰飞烟灭,有什么担心的”,张蕤谈笑间好像已经看见王仙芝覆灭的情景。

    就知道这些文人官员会掉以轻心,不然也不会让王仙芝和黄巢做大了,“张刺史,万不可掉以轻心,某听闻王仙芝乃武装私盐头目,手下聚集了不少亡命之徒,战斗力十分凶悍,濮州离此只有两百余里,还请张刺史早做打算”,李烨好心提醒道。

    张蕤对李烨的印象不错,小小的年纪便举止稳重、知荣而不骄,但是对于李烨的提醒还是不以为然。“李刺史多虑了,宋州有牙兵三千,都是骁勇善战之辈何惧那些毛贼”,张蕤根本就没有把李烨好心的劝告当成一回事。

    也罢,既然张蕤听不进李烨的话,李烨只好闭嘴,这已经是李烨所能做的极限了,再说下去,张蕤必然会怀疑李烨的动机。事实上,张蕤分析的的确没有错,王仙芝一开始的确拿宋州一点办法都没有,但是随着局势的恶化,等到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后,一切都晚了,王仙芝和黄巢已经成气候了。

    “上次,某的夫人在芒砀山烧香礼佛的时候看见李刺史,回来后与某说起此事,某还以为不知何时再见到李刺史,今日一见就在府上用膳吧”,张蕤的夫人在芒砀山遇见李烨,回来后便与张蕤说起此事,张蕤便将此事记在心中了。

    李烨把这件事情早就忘记了,经张蕤提起芒砀山的事情,李烨眼前又浮现出张惠的身影,张惠不光有倾国倾城容貌,更多的是慧质兰心和宛若天仙的气质让李烨不能忘怀。

    “多谢张刺史,恭敬不如从命”,李烨答应张蕤的挽留,倒不是想见张惠,当然也不可能见到,那家没有出嫁的少女会跑出来见外面的男人,要知道这还是在风气比较开放的唐代,要是到了明清时期,就准备婚后见面,慢慢谈恋爱吧。李烨之所以留下来用膳,是想找机会再提醒一下张蕤,早做准备提防王仙芝起义军。

    很快,一桌菜肴便准备妥当,张蕤、李烨、张天成、温谦和敬翔依次落座,在偏厢房中,张蕤为李烨随行的女眷也准备了一桌菜肴,有张蕤的夫人和张惠陪同。

    “今日,为李刺史接风洗尘,某祝李刺史步步高升,满饮此杯”,张蕤端起酒杯道。

    “多谢张刺史吉言,也祝张刺史官运亨通”,李烨回敬道。

    张蕤在宋州做刺史已经五年了,每任刺史可以做两任六年,张蕤还有一年就要离任了,还不知道一年以后到哪里赴任。这几年,张蕤的考核成绩都是中上等,一般情况下,离任后可以进京做一个六部侍郎,可是命运弄人,因为王仙芝和黄巢的起义,张蕤再也没有机会进京了。

    张蕤和李烨相互吹捧了一番,几杯酒下肚,气氛也热闹起来,听了几首小曲、看了几支歌舞。这时,张蕤的夫人从侧门进来,坐到张蕤的身边,看了李烨一眼道:“一年未见,李刺史还记得汝吗”。家中有贵客进门,作为女主人的张夫人当然要出来见一见了,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只是李烨有些期待的张惠没有出现。

    李烨那里能忘记呢?连忙道:“张夫人说笑了,芒砀山一别,夫人还是风采依旧”,一年里,张夫人依然没有什么变化。

    张夫人微微一笑,李烨的嘴真甜,好像抹了蜂蜜似的,“李刺史见笑了,今日能宴请李刺史和两位才子,实乃荣幸,不如各自赋诗一首如何”,张夫人说道。唐代过府饮宴,喝酒、作诗、唱歌和跳舞属于经常性的节目,张夫人提出来一点也不奇怪。

    在唐人眼睛很平常的事情,但是让李烨作诗就有些为难了,除了抄袭别无他法,可是总是抄袭也不是办法,终有一天会露陷的。古人作诗有很多的讲究,什么平仄,这些对于李烨如同天书一般,这已经不是代沟这么简单,这是李烨面前的一座大山、一条天堑难以逾越。

    李烨推辞道:“某那里会在什么诗啊!还是让敬兄和温兄帮某做一首诗吧”,李烨这可是肺腑之言,可不敢在古人面前卖弄学问,低调一点才是王道。

    张夫人一笑道:“李刺史这是谦虚了,汝这里有一首李刺史做的诗,请夫君过目”。张夫人好像早有准备似的,从袖中拿出一张纸递给张蕤,李烨不知道张夫人说的是什么意思,自己有什么诗自己还不知道,怎么落到张夫人手中呢?

    张蕤也不知道自己夫人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接过夫人手中的纸看到,不由得面露惊讶之色,“好词,绝妙好词,李刺史正是大才,某不如也”,张蕤拍案说道。

    李烨被张蕤和张夫人搞糊涂了,这是什么情况,自己怎么一点都不知道。李烨糊涂了,敬翔和温谦更加的糊涂,刚才说让李烨作诗,怎么一会还拿出李烨的诗了。

    看见一脸迷茫的李烨,张夫人微微一笑道:“不如让汝将李刺史的词念给大家听听,让大家点评一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道大家以为这首词如何”。

    “妙,如果妙不可言”,敬翔赞叹道。敬翔看了李烨一眼,自己与李烨相处了几个月,从来没有见过李烨在诗词上炫耀什么,没有想到李烨的诗词写的如此之好,如果是深藏不露。

    张天成和温谦一听,恍然大悟,原来是这首词啊!这首词是李烨在乾符元年中秋之日做的,新城中早已经传开了,如果新城里认字的人要是不知道这首词,立马会被人瞧不起。

    李烨不好意思的一笑,没有想到张夫人什么时候把这首词找来了,这到底是什么人给张夫人的呢?

    这件事情说起来很简单,事情的起因是张惠身边的丫鬟小兰多嘴,张夫人招待李烨随行的女眷,张惠和丫鬟小兰当然也出面招待,毕竟都是女人,大家一来二去就说到了李烨身上。谁知,丫鬟小兰比较记仇,上次芒砀山的事情让丫鬟小兰记忆犹新,见女眷谈起李烨,便不服气道:“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当了刺史吗?也不会吟诗作赋,算不得有什么本事”。要知道在唐代想打动女子的放心,最简单快捷的办法就是吟诗作赋,堪比武侠世界的屠龙宝刀、战场上的巡航导弹谁与争锋。

    向姬的婢女唯离在旁边一听,一个小丫鬟敢贬低自己的郎君,孰可忍、孰不可忍,便与丫鬟小兰杠了起来道:“你一个丫鬟懂什么诗词,笑掉大牙了,李刺史的诗词是你能看见的吗?”。

    “那你倒是说说,李刺史写过什么名诗名句,不妨拿出来给大家瞧瞧”,丫鬟小兰平时就不会认输,何况跟李烨还有调戏之恨,哪能放过贬低李烨的机会。

    婢女唯离被丫鬟小兰逼得没有办法,便把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拿了出来,让女眷都评点一下,李烨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此词一出,丫鬟小兰立马就闭嘴了,没有想到李烨还能写出如此绝妙的诗句来。不仅是丫鬟小兰不出声了,就连张夫人、张惠、玄机道长和张妙清都惊得说不话来,这是什么,千古绝句啊!一首足矣。这才有张夫人出来,请李烨作诗,没有想到李烨竟然推辞,张夫人才把刚拿到的诗词拿出来念给大家听。

    “李刺史过谦了,如果没有这首词,汝还真不会想到李刺史竟然对诗词有如此高深的造诣,还请李刺史再做一首如何”,张夫人可不想失去考验李烨的机会。张夫人心里盘算着,现在李烨还年轻就以后是刺史了,以后的前路更是不可限量,算起来也是门当户对了,可以考虑把女儿张惠许配给李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