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走进唐朝 > 137.第137章 万丈高楼平地起(五)

137.第137章 万丈高楼平地起(五)

作者:钢城小草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走进唐朝 !

    王海选择的造船厂码头,靠近胶州湾的出海口,李烨赶到码头工地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工地上没有什么人,工人已经都去吃饭了。李烨临时想起到码头上看看便也就没有去打扰王海,独自一个人在码头工地上转了转,码头上临时搭建了一条二十来米的木质栈桥,一直通到海里。栈桥是形状像桥的建筑物,一般用于车站、港口、矿山或工厂,用于装卸货物或上下旅客或专供施工现场交通、机械布置及架空作业用的临时桥式结构。

    在木质栈桥的不远处,另外一个石质码头正在建设中,海中竖着两排木桩,大约有五十多米,围成一个长五十米、宽二十米的围堰,围堰中填满了土和石块。顺着围堰继续往前走,前面地下出现两处巨大的大坑,每个大坑都有一百米宽、三十米宽、六米深,三面接陆地一面临胶州湾。这是按李烨的要求设计的船坞,基本组成部分为坞口、坞室和坞首。

    坞口用于进出船舶,设有挡水坞门,船坞的排灌水设备常建在坞口两侧的坞墩中;坞室用于放置船舶,在坞室的底板上设有支承船舶的龙骨墩和边墩;坞首是与坞口相对的一端,坞首设计成楼梯状,平时可以自由的进入坞室的底部,方便船只的建造与修理。在宋代以前船只的建设也是在陆地上进行的,建造时在船只的底部放置圆木,然后在船只的周围搭建木架进行建造,建造好以后,船只被人推进水中。

    李烨的这种在平地下修建船坞的做法,最早出现在宋朝,有宋朝人张平发明的,一直沿用到现代。刚开始李烨也不知道唐人是怎么建造船只的,也就是随口问了一下王海,王海也不以为然,建造船只不在陆地上还能在地下啊!李烨这才明白,自己把问题想简单了,赶紧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王海。王海已经造了几十年的船,一听就发现李烨的方法甚妙,不由得开始佩服起李烨来。

    很多在李烨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在唐人眼里就变成了匪夷所思、奇思妙想了,其实更多的就是一张窗户纸的厚度,捅破了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李烨在船厂里转悠了一个多小时准备回去,正好看见王海带着工匠往船坞这边来,王海在很远便看见有人在船坞里转悠,便带着工匠赶过来。到了船坞跟前,才发现是李烨在船坞中查看。

    “王翁”,李烨看见王海过来,赶紧从船坞里面出来,笑呵呵道:“不错啊,挺快的,什么时候可以造船啊”,李烨想尽快的开始造船,现在的船在李烨的眼里跟玩具似的,坐在上面没有一点安全感。

    听见李烨想马上造船,王海心里不由得纳闷,这李烨是真不知道还是故意装糊涂,造船哪有怎么快啊!王海脸上有些不自然,小声的提醒道:“李典军,工匠们刚砍伐下来的木材还没有风干,最快要一年以后才可以造船”,王海一边说一边观察李烨的表情,发现李烨好像明白些,接着道:“如果,李典军想马上造船,可以去其他船厂采买些已经风干的木材,等下个月船坞建好就可以建造了”。

    李烨听到王海的解释恍然大悟,自己怎么忘记木材这个事情呢?古代造船使用的木材都需要长年的风干,有些大木料需要三年以上的风干才可以使用。没有风干的木材使用到船上后,受潮便会膨胀变形开裂,所以古代船厂中都存有大量的旧木材备用。李烨还以为像现代造船厂一样,拿到钢材焊接一下就可以造船了。

    李烨可没有耐心等木材风干一两年以上才开始造船,去其他船厂采买木材也不现实,怎么办呢?“王翁,可有什么办法让木材快速风干”,李烨不死心的问。

    王海苦着脸道:“李典军,木材中的水份只有通过晾晒才能风干,急不得啊”,王海祖祖辈辈都是采用风干的办法处理木材,就没有听说有其他办法快速风干木材的。

    李烨看着王海快要急疯的表情,也感觉自己有些异想天开了,便安慰道:“算了,既然没有办法快速风干木材,某就等上一两年吧”,李烨也很无奈,说完就感觉不对,为什么一定要让木材自己风干呢?难道不能通过其它办法加速风干的过程呢?李烨好像想到了什么,快速风干不就是加快空气的流动性,提高空气的温度吗?

    想到这里,李烨不由得自顾自的哈哈大笑,笑的王海心里直发毛,李烨不会想问题想傻了吧!李烨当然不会犯什么疯病,看见一脸茫然的王海,李烨赶紧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李烨告诉王海,自己准备建造一间大房子,把窑炉中的热气引到房子的下面,房子的周围开口进行通风,这样就可以加快气体在木材周围流动,不知道这样做可不可以。

    王海一听李烨的主意,感觉这个方法可以试试,也许还真的能成功。得到王海的肯定,李烨赶紧带着王海往窑场赶,当然还要喊上包功发和穆俊豪。赶到窑场,朱飞泽见李烨上午才离开,下午怎么又回来了,知道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不然不会急着往窑场赶。

    李烨先带着王海和朱飞泽在窑炉周围转悠了半天,这时包功发和穆俊豪才赶到,李烨把木材干燥坊的想法跟大家说了一边。盖房子还不简单吗?唯一不同的就是把窑炉里产生的热气从地下连接房子里,穆俊豪感觉跟自己没什么关系,让自己来做什么啊!

    叫穆俊豪来当然有事情做,木材不可能直接一起堆在干燥房里,这样也不利于空气从木材中快速的通过。让穆俊豪来是想打造一些摆放木材的三脚架,木材放在三脚架上不仅能够彼此分开便于空气流通,而且利于摆放和搬动。众人大致明白了李烨的意思,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具体的细节,估计十天左右干燥坊便可以使用了。

    就在李烨沾沾自喜感觉自己才思敏捷、足智多谋,有着一颗七窍玲珑心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虽然现在不是很重要,但是关系到未来新城整个城市的品质形象。李烨竟然在设计别墅的时候把装饰中心的壁炉给忘记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悲催啊!这么就能忘记这么一件既是家庭取暖设备,又是一件很有品味的装饰物。

    命苦不能怨政府,点背不能怪社会,好在现在的房屋建设的不多,现在改还来的及。李烨设计的别墅使用中原北方常用的火炕显然不合适,即使别墅的一层改造一下可以使用,别墅的二层也没有办法使用,使用唐代贵族们用的地火龙也没有那个条件,所以只能使用发源于欧洲的壁炉。

    其实新城这个地方因为靠近海边,冬季的平均气温在零度左右,即使不使用壁炉也没有关系。那么为什么李烨一定要想使用壁炉呢?李烨当然有自己的想法,首先,在室内装饰中使用壁炉,可以营造出温馨宜人的居住环境,使居室更增加和谐温馨的气氛。其次,壁炉在整个冬天可以带来温暖,也带来很多其它的乐趣,比如约一些朋友围坐周围喝茶聊天;给孩子讲讲童话故事,尽享天伦之乐。最后,壁炉燃烧空气全部来自室外,废气亦全部排向室外,保护家人的健康和安全。

    李烨找到包功发把设计壁炉的想法告诉他,希望包功发在建造新别墅的时候能重新考虑,包功发听完李烨的建议后,感觉李烨这是在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唐代一般家庭在冬季最多采用火盆来取暖,贫穷人家就更不用考虑了,谁家有钱烧这个玩意啊,包功发不明白李烨这个脑子都在想着什么啊。好在李烨一再坚持建造别墅时必须要考虑壁炉,包功发最后也没有坚持,李烨说要修壁炉那就修吧。

    李烨很郁闷很无奈,你说做一件事情怎么这么难呢?一件事情考虑不到都不行,而且还没有人能帮助理解李烨。李烨脑子里装的东西谁知道啊,叫别人怎么帮助李烨,只能靠李烨一个人慢慢琢磨了。

    虽然李烨很悲催,但是事情还是要做,李烨最关心的开荒事情,在王县丞的带领下,一万多饥民已经工作了半个多月,新城周围的土地有五分之一被开发出来,已经种上了水稻,到四月上旬,预计还可以开发出五分之一的土地。这些开发出来的土地大约有四万多亩,按照唐代平均亩产一石半计算,到秋天可以收获六万石稻米,省一些吃可以供新城三万多饥民吃上一年。

    新城外可用于种植水稻、小麦的土地大约有十几万亩,其余可利用的土地大部分都是盐碱地,四月初便要开始开荒,赶在四月底种上棉苗。整个新城的开荒时间大约在六月底能够完成,到时将全面清理新城周围的河道,预计第一阶段在秋收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