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光熹帝国 > 第四十六章 送别

第四十六章 送别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光熹帝国 !

    天才壹秒記住風雨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光熹三年五月,刘辩下诏拜曹操为镇东将军,领济阴太守,费亭侯。秩两千石。给了他军政专断的权利,表面上是镇守兖州防止民变,实际上是朝廷安排在兖州的势力代表。

    同时为了安抚刘岱,给了他一个兖州牧的职位,使他真正意义上统领了兖州,算是一种政治交易。至于他奏章里说的要钱要粮,那就非常不好意思了,朝廷现在手头也比较紧。

    曹操赴任之时,为显恩宠,刘辩亲自为他送行,一路从长安一直送到了新丰县。曹操知道不能再送了,便劝刘辩留步。

    刘辩命人在新丰县郊外的一个石亭处简单的摆下了一些酒菜,算是最后与曹操话别,同时还拉上了刘备作陪。

    刘备在汉羌和谈后跟刘辩一起回到了长安,参加完庆功宴和封赏之后便也要赴任羌族都护府。

    只是他和曹操的感情却没有刘辩和曹操那么好,而且两人之间还好像别着一股劲。之所以也跟着刘辩将曹操送了这么远,完全是刘辩故意带上了他。

    虽然对他二人心有防备,可刘辩还是要承认曹操、刘备二人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豪杰,两人平时毫无交集,如今也要各奔东西,能将他们聚在一起也算一场盛事。

    石亭里一块大石头被粗糙的打磨成了石桌,上面摆上一盘青梅,一盘小菜,在煮上一樽梨香酒,三个人围坐在一起,把酒畅饮起来。

    五月的天气临近入夏,天气越来越炎热起来。酒至半酣之际,三人已经大汗淋漓。

    曹操、刘备扯起了大袖子呼呼的扇起风来。刘辩却从腰间摸出了一把折扇,潇洒的一展,缓缓轻摇起来。

    刘辩本来就皮肤白皙如玉,这些年开始成长发育,更加的英俊不凡。再加上好穿白裳,配上这雅致至极的折扇,显出一付清雅文士的派头。

    看着刘辩手中的扇子,曹操、刘备都纷纷的眼前一亮。

    汉朝时期,扇子已经出现。在中国,扇子最早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直至发展到汉代大致分为了羽扇和团扇两种。羽扇就是羽毛攒成的扇子,(诸葛亮拿的那种。)起源于周朝时期。团扇则是在羽扇的基础上,用竹子做框,用绢绫代替羽毛做面的扇子,又称纨扇,开始于东汉时期。此时已经有人开始在团扇上作画了。

    羽扇和团扇虽然都受这个时代的士人所喜爱,可却也有着不便于携带的弊端。除了诸葛亮那种成天扇不离手,走哪带哪的变态外,大多数人只在家居生活中使用。尤其是近些年来,团扇的发展越来越趋于女性化,故此更很少士人使用团扇了。

    而在刘辩手中出现的这种新式的折扇却没着羽扇和团扇的不便。刘辩在扇把处制了一个钩子,把它挂在腰带上,用时便取下展开,不用时便可收起挂在腰间,很适宜出门携带。

    刘辩见到曹操、刘备二人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手中的折扇,不由得微微一笑,解释道:“此扇乃朕偶然想到,便制了出来,用来乘凉去热正好。”

    刘辩从小便有善于营造之名,曹操刘备也不心疑。见二人皆为好奇,刘辩便把折扇递与他二人赏玩。

    恭敬的接过折扇,二人看到扇子散开呈半圆形,一排排的扇骨由竹子做成,用竹钉将扇骨穿起,聚头散尾。扇面糊的是白色的洛阳纸,比平时写字用的略微厚一些。一面画的是山河景色,应该是宫廷画师的手笔。

    山河在手,指点江山。曹操心里点了点头,很有意境。

    将扇子翻了过来,另一面是刘辩的亲笔题字:同一个大汉,同一个梦想。

    曹操心里一阵别扭,可是对皇帝的写的东西又不好作评论。想咧嘴又不敢,脸上的表情极为丰富。

    刘备却比曹操厚颜多了,对着扇面上的题字啧啧有声,赞道:“早闻陛下的字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曹操斜眼看了一下刘备,心里暗骂他无耻媚上。

    不过心里鄙夷刘备的阿谀,却也丝毫不敢对他有任何轻视。大家同殿为臣,刘备的卓越不凡的能力有目共睹。一个有能力,又会拍领导马屁的人怎能小觑?在曹操眼里,此人能屈能伸,绝对是枭雄一个。

    拍了刘辩的马屁,刘备接下来的话暴露了他的奉承刘辩的意图:“陛下,此物如此新奇,可否借臣下把玩几天。”

    没直接说要,只是向刘辩借。不过刘备借东西哪有还的时候。刘辩正被刘备哄得高兴,况且本身也不会在意这些小玩意,便大方的说道:“此物又值几何?玄德若喜欢,朕就直接送给你了。”

    刘备大喜,立刻谢恩。接着马上展开扇子,学着刘辩的样子轻摇慢扇,摆出一付风雅派头出来。

    曹操在旁一阵懊悔。自己的脸皮还是不够厚啊。

    本来他也很喜欢刘辩的这把折扇,却不好意思向刘辩开口。结果反倒让刘备抢了先。斜眼看着刘备摆出的一副附庸风雅的样子,不由得撇起了嘴,露出一付轻视的表情。

    刘辩看着曹操对仿佛戴上了五道杠而欣喜若狂的刘备露出不屑的表情就不由得忍俊不禁。不知是不是两人命中犯克,还是有九世的宿仇。即使两人都走上了和原本历史不同的道路,可双方还是合不到一块去。

    不过这也是刘辩非常乐意看到的。两个人都是这时代最强的英雄,若是联手,恐怕天下无人能制,毛太祖穿越来了也只有打酱油的份。

    看着曹操郁闷,刘辩也知道需要安抚他的情绪,张口说道:“孟德若是也喜欢这种折扇,一会儿朕写下制作方法,你可以带到兖州开办制扇坊自己制作折扇,同时还可以为你在兖州筹集军资。”

    刘辩派曹操入兖州,可是却没有给他太多的兵卒,而是出军资让他在兖州募兵。并不是有意为难曹操,而是朝廷上袁氏一党还有很大的势力,刘辩需要收缩兵力以应付未来将袁氏一族铲除后可能会引发的朝堂上的动乱。而且向西园军和北军这样的嫡系强军刘辩却也舍不得让曹操带走。万一真的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刘辩哭都来不及。

    不过即使是军资,朝廷现在也拿不出那么多。本来国库就不富裕,一直以来朝廷的用度都是刘辩利用汉灵帝留下来的那笔巨额财产支撑。然而刘辩继位后多项施政措施,都是要钱的地方。尤其是他命蔡邕办学,很多贫困的学子入学免费,还管吃管喝,学得好还有钱赚,虽然因为资金不够,现在这种待遇只限蒙学,可是所花费的钱财也甚巨,几乎耗尽灵帝留下财产的一半。再加上李傕郭汜之乱,一场战争下来,开战前粮草日用的准备,开战时军资军械的供给,胜利后对将士的奖赏和对死伤士兵的抚恤,哪一样少了钱?刘辩近期还要建立三辅军和平城军两只新军,对军队一向采取的还都是高福利、高待遇的原则,灵帝留下的那点钱还真如流水一般,折腾的几近告罄。

    更别提刘辩还准备在长安与洛阳之间修一条路,虽然用的都是西凉叛军的战俘,可就算不发酬劳,两万多人的战俘也总得一日两餐,张口吃饭吧。又是一项不小的花费,刘辩这几天为钱急的睡不着觉,下决心近期准备采取一些措施开源节流了。

    眼前的曹操入兖州无法提供太大的帮助,只能让他自行筹集军资。可想而知,朝廷对这曹操这支入兖州的军队的掌控力可能会比对其他军队要弱。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刘辩也只能尽力做一些补救。前些日已将造纸的制作方法给了曹操,希望他能以此筹集资金。还有如今扇子的制作工艺,不过这也只是亡羊补牢。以曹操的能力和个人魅力,要在脱离朝廷管辖的地区,建立一支忠心于自己的军队绝对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刘辩所能补救的,只有增进曹操对朝廷的忠心和感情。

    千里送行就是这个目的,石亭话别也是,包括将折扇的制作工艺交给曹操。

    刘备见刘辩赏给了曹操制作折扇的方法,便轮到他羡慕嫉妒恨了。无关曹操能因此赚多钱的事,而是天子的恩宠,在皇帝心中的位置。

    不过他也知道曹操比自己从龙要早,自然在刘辩心里的位置要更重要。自己要想在刘辩心里加重分量,还要再努力表现才行。

    想到这刘备悻悻的低头看着手中的折扇,心中自我安慰道:“开个扇坊有什么了不起。天子又没说让你独家经营。折扇的制作工艺简单,一看就会。等回到羌地我也开一家!”

    以后刘备赴任羌地真的也和曹操一样开了一家制扇坊。不过不同的是曹操的扇坊生产出来的折扇制作精良,走的上层路线,扇骨都是象牙白玉所成,造价昂贵,尤其是曹操利用自己在大汉文坛的关系,找当时的名士在上面题字作画,数量不多,价格不菲。而刘备的扇坊所制的扇子则造价便宜,所采用的都是普通材料,竹子的扇骨,扇面也是白纸一张,由购买者自己在上面题字作画,基本上走的是基层路线。

    两个人所开的扇坊不同,其实隐含了两个人的施政观念的不一样。曹操走的是精英政治,而刘备更多关注的是平民阶层。

    谈及兖州,刘辩突然又问曹操道:“戏志才先生可也与孟德一起入兖州?”

    曹操听刘辩一问,不由得脸上一红。

    戏志才原本是朝廷征辟的士人,曹操与他相谈后一见如故,便私自将他留了下来。戏志才本人也被曹操的个人魅力所感染,愿意倾心辅助于他。

    不过纸里包不住火,戏志才那么大个人整天出入曹操左右,又是才华卓绝,万众瞩目的人物,自然而然便会令朝廷发觉。今见刘辩问起,曹操心中忐忑,一是怕朝廷将戏志才索要回去——他与戏志才长时间相处下来,脾气相投,感情渐深,心中不舍。二也是怕朝廷误会他心怀异志,尤其是此时朝廷将他外放兖州,又给了他极大的权利,换做曹操自己也会有所怀疑。

    讪讪的说不出话,心里盘算着如何向刘辩解释。

    然而刘辩却大方的一笑,说道:“戏志才先生才华虽然朕甚为欣赏,可是既然与孟德一见如故,愿意随孟德入兖州,朕也不会阻拦。况且孟德此去白手起家,困难重重,也需要得力的人在一旁辅佐。至于征辟一事,就此算了吧。”

    曹操闻言大喜,拜谢道:“多谢陛下。”

    刘辩接着又说道:“不过也不能让戏志才先生无名无实的跟着你入兖州。这样吧,你上表朝廷举荐戏志才,朕下诏令他为济阴郡长史,让他领你的情。另外,我听说戏志才的身体不太好,你回洛阳的时候去找神医华佗,朕也会命他好好为戏志才医治一番,这样也可以尽心为你办事。”

    刘辩说的如此贴心,曹操此时可以说的只能是感动了。红着眼圈再次起身一躬而拜,道:“陛下对臣的恩情……”

    刘辩摆了摆手,道:“你替国家出力,朕自然不会对你有薄。”

    三人又接着谈了一些关于兖州形势的话题,刘备认为刘岱无勇无谋,又刚愎自用,不足为患。曹操听后也心里深以为然。光从刘岱上表朝廷援助这个昏招就能看出刘岱的智商有多低。学学人家刘焉多好,从来不无的放矢,成功的要挟了朝廷要回了儿子,之后马上断绝了和朝廷的联系,接着割地自守起来。

    不过又一想,刘焉之所以能这样也有着益州自身的地理优势。而刘岱的兖州……曹操摇了摇头,兖州四战之地,非能者不能居也!

    想到了自己,曹操心里也有些打鼓。自己真的就能掌控兖州吗?

    谈及刘岱,刘辩看到曹操连连摇头,便问道:“孟德也觉得刘公山(刘岱字)非领袖兖州群雄之人?”

    曹操豪气万丈的说道:“刘公山非英雄也!兖州人杰地灵,能人辈出,刘公山何能统之?”

    刘辩看曹操的样子突然心中一动,便接着他的话问道:“依孟德之言,天下何人可为英雄?”

    曹操哑然,评论天下英雄,指点江山确实是一件豪气万丈的事情,若是与荀彧、钟繇,甚至是刘备等人也不失是一件快事。可是对面站的是当今天子,曹操心里却有些戚戚。

    曹操不说话,刘辩把目光投向了刘备。早有准备的刘备此时只是埋头饮酒,一点都不与刘辩的目光接触。丝毫没有原本历史上在同一个场景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洒脱。

    刘辩看着好笑,心里暗骂刘备真是老狐狸。曹操刘备二人不吱声,刘辩自己说道:“朕观天下碌碌无为者皆是,真正可称得上英雄的唯孟德与玄德是矣!”

    啪的一声,曹操手中的筷子掉在了地上,刘备一口酒呛在嗓子里,剧烈的咳嗽起来。

    刘辩抬头望了望天,艳阳高照,万里无云。看来曹操刘备是不能用打雷当借口了。

    再看一看曹操刘备二人,曹操脸色惨白,呆立在原地。刘备则没完没了的咳嗽起来,一看就是在装相,不是在心中思考对策,就是等着看曹操如何回答。

    曹操比刘备更加的害怕。论才能、论声望、论手中现有的权利他都比刘备要高,更重要的是曹操和刘辩相处多时,非常了解刘辩的性格。刘辩的性格平时也算颇为宽厚,有些事即使你指着他鼻子开骂他也不会在意,可一旦涉及到手中的权利,刘辩就会立刻露出獠牙对任何侵犯他权利的人狠狠地咬上一口!

    若是刘辩说他们是天下唯一的贤臣猛将,曹操还可以逊谢,撂两句陛下过誉的话,可是刘辩却说他们是英雄,这对曹操来讲可是大大的不妙。

    英雄的含义有很多。平灭匈奴,建立万世功勋的卫青、霍去病是英雄,还是大大的民族英雄。而平灭乱世,统一华夏的光武帝刘秀也是英雄,但却是帝王英雄。

    什么样的时代造就什么样的英雄,而如今的天下大乱渐起,群雄割据,需要的就是像光武帝那样结束乱世,重整河山的帝王英雄。

    刘辩说曹操刘备是乱世中的英雄,不如直接说他们有帝王之相得了。

    曹操懵了。刘辩如此说究竟是什么意思?是试探,还是……

    曹操突然感到一阵不寒而栗,他猛然间突然想狠抽自己几个嘴巴子。因为他想起他们现在呆的地方是新丰县的远郊,向东不远处有一个很有名的地方——鸿门。

    看着周围原本是为了保护刘辩,而里三层、外三层,明刀明枪的护卫,曹操感到后背有些冷飕飕,阴森森的感觉。

    抬头看了一眼,站在一旁护卫的张韬、胡车儿等人虽然没有上来舞剑的意思,不过眼神却颇有些不善。(曹操忘了张韬等人当值时也向来没有多少笑脸。)

    自己一世英明,怎么走进了鸿门宴啊!

    刘辩见曹操脸色青白的默不作声,微笑着俯身拾起了掉在地上的筷子放在了石桌上。刘备也停止了干咳,(嗓子实在咳的受不了,装不下去了。)怔怔的看着他。

    刘辩接着说道:“孟德、玄德勿疑,朕并不是那种嫉贤妒能,心中狭窄之人。在朕的心中你们确实是平定天下的大英雄,可是朕也不是甘于平庸之辈!”

    曹操刘备两个人同时起身,叩拜道:“陛下……”

    刘辩摆了摆手,目光灼热的继续说道:“如今汉室式微,天下宵小之辈蠢蠢欲动,正需要孟德、玄德这样的乱世英雄挺身而出,扫平寰宇、解黎民百姓于倒悬!朕虽年幼,但亦愿不断精进,领袖群伦,到时你我君臣携手并肩,荡平天下,为我大汉建万年不拔之基。到时我们三人名垂青史,成就一番君臣佳话。”

    刘辩说完拉起曹操刘备的手紧紧握住,仿佛是在对他们做一个无声的承诺。曹操刘备二人已被刘辩的话说的热血沸腾,刘备当时便飙泪,泣道:“蒙陛下不弃,提携臣于微末,臣愿誓死追随陛下左右,扶助皇室,中兴炎汉。”

    曹操也感动的红了眼圈,梗咽道:“操此生此世,愿为陛下马前小卒,冲锋陷阵,万死不辞!”

    君臣三人紧握双手,久久不放。

    ************

    兖州昌邑的一家驿馆里,程立已经收拾好了行李,准备明天一早就离开兖州,四处寻访明主。

    虽然刘岱苦苦挽留,并许以高官厚禄,可还是被他婉拒。

    在他眼中,刘岱并不是一个值得辅佐的人。

    可是天下之大,何人又可让他以一身的才学相付呢?

    程立在榻上思考久久,不知不觉中睡着了。

    睡梦中,程立发现自己竟然身在泰山之上,眼前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冉冉升起。

    远处看,红日犹如圆盘大小,奋力而发,天地间一时气象万千。

    程立一时呆了,忍不住伸出双手去捧那一轮红日。

    须臾间梦醒,程立一跃从塌上坐起。

    梦中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程立不由得啧啧称奇。

    古人迷信,认为梦是现实生活中某些事情的预兆。比如西伯侯姬昌梦见一虎胁有双翅,飞入大殿之中,就是预示着西周将会得到贤人的辅佐,后来果然在渭水边求得了大贤姜尚。而泰山在秦始皇封禅后便有着巨大的政治象征意义,红日更是代表着人主之相。

    程立梦见自己站在泰山之上,手托红日,不就是在预示着自己将要遇到可辅佐的人君之主。

    这样一番解读,程立猛然醒悟。不知为何他突然想起了济北相鲍信所说的那个人。

    曹操。

    也许自己一直需找的明主就是此人?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