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光熹帝国 > 第四十一章 和谈修)

第四十一章 和谈修)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光熹帝国 !

    天才壹秒記住風雨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涉及到具体的谈判,就不需要刘辩亲自出马了,派出了刘备、曹操组成的谈判团,与羌族一方派出的迷当、伐同、蛾遮塞等羌王开始了谈判。

    而刘辩只是拿出了梨香酒和赤火烧,与老羌王品酒小酌,聊起天增进感情起来。

    本来刘辩还以为双方会在谈判桌前锱铢必较,却未曾想双方进行的非常顺利,仅用了三天时间便敲定了和谈的具体细节。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刘辩的亲来使得羌人感觉到了朝廷释放出来的极大诚意。而且和谈条件对羌人来讲也不是十分的过分,此时的羌族还没有形成国家的概念,还处于部落奴隶制阶段,对于归化于强大的汉朝并没有多大排斥。

    他们以前就归附汉朝,只是受不了汉人的统治才群起反叛。如今汉人再一次回来,并带来平等的承诺,给予羌人和汉人一样的生存权利,羌人们仍然选择了相信,因为此时无论汉人还是羌人,都急迫与和平的到来。汉羌两族近一个多世纪的仇杀,使得汉羌两族都已经累了,和平,乃是大势所趋。

    刘辩此时才发现,羌人也好,黄巾军也好,其本质上都是一群活不下去的人为了生存爆发出来的最后的反抗。若是朝廷能够创造一个平等的生存环境,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动乱发生。

    看的很明白,可是纵观中国历史几千年,可有一个政权做到了?

    刘辩无奈的摇了摇头,突然间对自己未来的改革没了一些信心。

    基于刘辩提出的“羌人治羌,高度自治”的原则,并以汉匈《定阳条约》为参照,汉羌和谈后朝廷将会在羌地设立羌族都护府,下辖烧当羌、白马羌、参狼羌、先零羌、大牂羌五大部族及其下面的数百个小部落,其众约有五十万之多。同属羌族的牦牛羌因为距离较远,没有参加此次会盟,不过老羌王已经派出使者去询问他们的意思,如果愿意,也可加入羌族都护府。

    羌族都护府设立护羌中郎将一职,与州牧同级,秩两千石。并由羌族各部推选德高望重之人入长老院为长老,与护羌中郎将共同管理都护府。

    首次入长老院的长老自然是伐同、蛾遮塞等羌王,老羌王在刘辩的提议下被推选为长老院的首席长老,负责管理长老院的日常工作。

    至于护羌中郎将的人选,刘辩选择了刘备。

    虽然这个决定让刘备有了带兵之权和一块可以发展的根据地。不过刘辩并不担心刘备会有何异心。

    羌地贫乏,要想发展起来除非刘备现在就有诸葛亮那样的变态级的内政人才的协助,不然很难在几十年内达到敢于朝廷叫板的地步。况且刘备一向以匡扶汉室、忠心大汉自居,更加的难以公然反抗朝廷,故此刘辩才放心的将他外放,一来看重了他沟通异族的能力,二来也是观察、锻炼他的内政能力怎么样。

    真正让刘辩忧心的,是来自兖州的一份奏表,和他心里思虑再三的一个意向。

    推选长老院在羌族内部进行的很顺利,虽然基本上入长老院的都是各部的羌王,可是仍然是有羌民参与的有着民主性质的政治活动。其实这种长老院的议会制度也是刘辩未来改革中将会在大汉帝国内部推行的制度,只是相比较等级森严的中原来讲,在羌族推行类似民主的议会制度要更容易的多,无需那么小心翼翼,多方准备。

    羌族并没有汉族社会的君臣纲常制度,专制意味并不强的他们还有着原始社会选举领袖的遗风存在。对于用选举的方式确立领导人并不陌生,也不排斥。所以推选长老院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另外,根据谈判中朝廷的要求,羌族都护府在外交、政治、军事上必须服从大汉帝国的指挥,其余方面可以自治管理。

    刘辩深知光和羌族的这些精英谈明白并不行,让所有羌人参与大汉帝国的建设中来,才能让他们真正有归属感。所以谈判规定羌人与汉人同为大汉子民,两族同样可以享受朝廷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待遇,同时也要承担同样的纳税、兵役的义务。朝廷也鼓励汉羌通婚、羌人出任朝廷要职。

    因为羌族的语言繁杂不一,很难有统一的沟通,故而刘辩趁机提出了以汉语为官语,各族羌语为民语的提议。并规定凡是出任羌族都护府或在大汉朝廷其他地方任职的羌人都要会说汉语习汉字才可以出仕。

    对于朝廷的意图汉化,善良单纯的羌人其实并没有多达的抵触情绪。一来他们眼中还没有什么文化侵略的概念,自己也觉得各族羌语繁杂确实很麻烦,反正也归化了汉人,说汉语写汉字也好与朝廷沟通,更利于与汉人通商互通有无。二来很多羌族长期与汉人杂居,其实早就有些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对于文明程度比自己发达的汉朝,自然乐于接受。

    见羌人欣然同意,刘辩又授意刘备等人提出了为了使羌族兄弟早日跟上中原文明的脚步,朝廷将会在羌族都护府设立专门教授中原文化的宣教司。

    宣教司独立于羌族都护府,不受羌族中郎将和羌族长老院管理,其设宣教使一名,博士若干,专门在羌地办学,传授汉族文化。教导羌人明善恶、知礼仪、懂纲常、尊人伦,习汉字汉语,穿汉服、使用汉族工具。

    宣教司最初归统调社管辖,由此可见刘辩此举的包藏祸心。完全是想进行文化侵略和同时对羌族的间谍行动。然而后来因为太学院蔡邕的强烈要求(蔡邕认为这种德教四方的事应由夫子传人,儒家士人来做,不应该由特务机关来管理)和羌民后来表现的驯服归化,所以最后变成了由太学院来负责。

    受到蔡邕的推荐,羌族都护府首任宣教使由时任尚书郎的华歆出任,不久后华歆又为刘辩推荐了管宁、邴原等人,先后出任了宣教司博士等职位。

    自此,汉羌和谈终于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困扰大汉帝国的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羌乱问题终于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这对于大汉帝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使得大汉帝国终于有机会抽身处理国内即将濒临分裂的局面。自此之后,羌族再也没有大的动乱,甚至以后的马腾韩遂的再次叛乱,欲邀请羌族参与,也遭到了严词拒绝。

    而且刘辩不费一兵一卒,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羌族问题,避免了兵危战凶之下百姓的困苦,朝廷的负担。后世历史学家在记录刘辩的历史功绩时,总是把这一件事作为刘辩的首次功绩,在这之前的擒拿董卓,剿平李傕郭汜叛乱相比较倒算不上了什么。

    虽然汉羌和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也并不是所有羌族人都认同羌人的归化。毕竟汉羌争斗持续了一百多年,彼此间的仇恨很深,并不是一两场谈判就可以化解。但是谈判毕竟带来了巨大的转机,绝大部分羌人还是愿意期待和平的到来,然而也确实有一小撮人对和谈的成功表现出了相当大的不满。参狼羌的彻里吉大王就是其中一个。

    不过他对羌族归化的不满并不是仅仅为民族仇恨那么简单,更深层次的来讲还是因为他身为羌王却被汉人俘虏的耻辱。

    虽然朝廷为了以示诚意将他放了回来,可是彻里吉却没有什么感恩戴德的想法,相反,被俘的屈辱一直在他的心头难以挥去,想着其他羌人在自己背后的窃窃私语,彻里吉就暴躁了起来。

    即使是私怨,可彻里吉表面上还是以汉羌矛盾为借口,四处鼓动其他羌人发对汉羌归化。只是汉羌和平乃是大势所趋,彻里吉四方鼓噪,可还是收效甚微。

    无奈,彻里吉只好决定亲自上阵,找来了雅丹在自己的营帐里密谋起来。

    一见面,彻里吉就愤愤的对雅丹说道:“汉人多次羞辱我,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雅丹武力不行,可却是参狼羌的狗头军师,其本人也对汉人抱有极大的成见,反对羌人归化。见彻里吉如此说,立刻也赞同的说道:“汉人多狡诈,此时他们假意与我们和好,以后必然害我等死无葬身之地!”

    彻里吉连连点头,接着问雅丹道:“其他的羌王根本不信我言,你有什么好办法对付汉人?”

    雅丹眼珠一转,想到了一条毒计。

    “汉人的小皇帝就在羌地,若我们将他杀死,汉人朝廷必然大乱,到时我们便可从中取事。”

    将刘辩杀死其实也是彻里吉心中所想,汉人的小皇帝死在羌地,必然会引起汉人朝廷的愤怒,到时战争又起,汉羌和谈也会瞬间瓦解。

    想到这里,彻里吉兴奋的说道:“我们现在就带兵杀过去。”

    雅丹急忙阻止他道:“大王不可着急”

    “怎么了?”彻里吉问。

    “西园军司马赵云骁勇善战,有他保护小皇帝我们很难下手。”雅丹提醒他说。

    彻里吉泄了气。赵云的武力他是最了解的。被他一向视为万人敌的猛将越吉都被他一招秒杀,此时他在羌人中间已经被视为天神般的存在。

    彻里吉垂头丧气的问雅丹:“以你之见该如何?”

    雅丹早就有了主意,露出一脸的奸笑说道:“我以大王的名义请赵云前来喝酒,趁他酒醉将他杀死。大王在趁此机会领兵偷袭汉人的营地,杀了小皇帝。”

    主意听上去很不错,彻里吉满意的跟着奸笑起来。此时若是刘辩在他们身边,一定会觉得雅丹的这个计策很耳熟,然后惊呼道:“典韦就是这么死的。”

    计定主意,雅丹派人去请赵云傍晚来参狼羌的营地赴宴。

    赵云应允,傍晚时分带着一队人如约来到了参狼羌的营地。雅丹热情的款待了他们。将赵云独自一人请到了营帐里喝酒,其他人留在外面摆开了宴席吃酒。

    雅丹亲自坐在赵云的下垂手,抱着酒坛子为他斟满了一碗酒。赵云想都没想一饮而尽。

    雅丹以为赵云嗜酒,更觉得有机可乘,接着又为赵云斟满了一碗酒,谄媚的说道:“赵司马再饮一碗。”

    赵云斜了他一眼,问道:“你为什么不喝?”

    雅丹满脸赔笑,答道:“我们羌人的规矩,客人先喝三碗。”

    赵云撇了撇嘴,心道这是什么狗屁规矩,我来羌族也很多天了,可也没看到其他部族有这样的规矩。

    虽然心里腹诽,可赵云还是接着连干了两碗,然后放下酒碗砸了砸嘴,说道:“没劲!”

    雅丹以为他的意思是干喝酒无聊,便殷勤的说道:“赵司马既然觉得无聊,在下可召歌舞前来助兴。”

    赵云白了他一眼,没有好气的说道:“我是说酒喝的没劲!”

    啊?雅丹愣住了。

    赵云命手下去帐外取来了一坛他带来的赤火烧,也不管雅丹同意不同意,抱起酒坛就为雅丹和自己都满满地倒了一碗。

    “雅丹兄弟可尝尝我们的中原的酒。”

    在赵云的如刀般的目光注视下,雅丹只好端起酒碗。刚喝到一半,一股辛辣的感觉直冲喉咙,雅丹差点将口中的酒吐了出来。

    不同于微甜的梨香酒,辛辣的赤火烧只适合小酌,在汉人当中也只有张飞那样的变态才会用大碗来喝,再有的就是如赵云这样被张飞拉着喝酒,不用大碗喝就不是兄弟,饱受变态摧残的人士。

    赵云将酒碗中的赤火烧一饮而尽。都已经锻炼出来了。

    一番咳嗽之后,雅丹惊愕的看着赵云将碗中酒喝干,辣着嗓子问道:“此酒辛辣无比,吞入腹中如火烧一般,赵司马竟然可将他一饮而尽?”

    赵云微微一笑,道:“此乃我们中原烈酒赤火烧,我中原勇士都常饮此酒,云亦常备身边。”

    雅丹咋舌,佩服的说道:“赵司马果然豪饮!”

    赵云想到张飞那痛饮烈酒的身影,摇了摇头,道:“还有比我还能喝的!”

    雅丹懵了。还有更能喝的?变态啊!

    看来把赵云灌醉的主意是不太可能成功了,雅丹不由得面露苦色。也不敢再喝,面色犹疑不定。

    早就有疑心的赵云见雅丹神色不对,更加的怀疑。大声的问道:“彻里吉大王在何处?客人已来,为何主人迟迟没有露面?”

    彻里吉此时正在带兵偷袭刘辩的营地,雅丹哪敢说出来。支支吾吾的半天,眼见赵云的脸色越来越沉,雅丹心慌起来,起身便想向外走。

    赵云一把扯住了他。心虚的雅丹吓得大叫起来:“伏兵何在?”

    帐外早就埋伏好的兵士听到雅丹的呼叫,立刻冲了进来。仗着人多势众,雅丹得意洋洋的说道:“汉狗还不乖乖投降受……”

    话未说完,银枪已经穿喉而过。雅丹难以置信的瞪大了双眼,这才想起来自己得意的太早,完全忽略自己的腕子还攥在赵云手中。

    赵云拔出银枪,血喷如瀑,雅丹一声未吭的栽倒于地。

    事情发生的如此的快,周围的羌兵还目瞪口呆的没有反应过来。赵云也不管他们如何,银枪上下飞舞,杀得这些羌兵抱头鼠窜。

    帐外赵云带来的兵士听到帐内的异动早就跑了过来,配合着赵云里外夹击,没有了雅丹指挥和调度的羌兵很快就溃不成军起来。不是四处逃亡,就是跪地投降,鲜有悍不畏死者,也被武力全开的赵云一枪封喉。

    心里想到雅丹请自己前来,绝对不是仅仅想图谋自己那么简单。想到一直没有露面的彻里吉,赵云的心里隐隐有些不安。逃跑的羌兵也不去追赶,只抓来俘虏一问,果然如心中所猜,彻里吉带人攻杀刘辩去了。

    心里焦急的赵云也不管俘虏如何,只是命人捆了扔在了营帐里。自己立刻带着人赶去了刘辩的营地。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章节。

    ps:原文诺羌本属西域地区,误将其归为羌地部族,现修改为大牂羌,为读者带来不便感到万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