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光熹帝国 > 第三十八章 刘表入荆州

第三十八章 刘表入荆州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光熹帝国 !

    天才壹秒記住風雨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自从荆州刺史王睿死了之后,整个荆州大地便陷入了一片混乱。原本那些势力强大,野心勃勃的地方宗贼一个个趁此机会起兵作乱,割据自守。先不说南阳袁术屯兵于鲁阳,挟南阳、汝南两郡之势无人可挡。吴人苏代自命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也各据民兵在当地称王称霸。

    听说朝廷已经派了荆州牧刘表来到荆州,使得这些宗贼各个都惊恐不安,虽然这些人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可刘表毕竟有着朝廷的任命,占着大义的成分,荆州很多名士与望族都愿意诚心归附。最主要的是刘表这只强龙入荆州,显然是为了压他们这些地头蛇而来的。

    本来包括袁术在内,这些荆州宗贼们还想在半路截杀刘表,只是想不到刘表竟然抛弃仪仗队伍,只身入荆州,秘密的就来到了宜城。

    中庐县人蒯良、蒯越两兄弟,襄阳人蔡瑁闻刘表已入荆州,都来宜城与刘表相会,共谋大事。

    刘表面对着荆州纷乱的局面,问计于蒯良等人道:“荆州宗贼之祸糜烂至今,百姓离心,袁术因而取乱,眼见祸事将至啊。我欲在此地征兵,平息祸乱,但恐百姓不肯依附,不知诸位有何对策?”

    蒯良率先答道:“百姓不来依附,是因为施政者的仁德不足;来依附却又无法兴盛,那是施政者的义德不足。若是施政者能施仁义之政,百姓归附必然如高山流水般奔流而来,何必要担忧来者不从而问兴兵之策呢?”

    刘表听完频频点头,接着又问计蒯越,蒯越答道:“太平天下当以仁义为先,乱世则当重权谋。兵不在多,而在是否能找到有用的人。袁术为人勇而无断,苏代、贝羽皆一介武夫,不足为虑。荆襄宗贼看似强大,然其首领贪暴无能,下属多有恐忧。我手下门客颇有些才能之人,可遣去对宗贼以利诱之,贼首必然率众而来。到时使君诛杀那些贪暴无能的首领,对他们的下属进行抚慰,必然得到他们的拥护。如此荆州上下也不会因为战乱而逃亡,使君的仁德广盛,百姓必然会扶老携幼前来归附,到时兵强马壮,人口充足,使君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传檄可定,即使袁术等人派兵而来,也无能为力。”

    刘表闻言大喜,赞道:“子柔(蒯良字)之言,乃雍季之论,异度(蒯越字)之计,乃臼犯之谋。”注1

    众人计定完毕,几日后,蒯良和蔡瑁联合向荆州宗贼们发出了邀约,请他们来宜城共谋大事。

    蒯良乃荆州名士,蔡瑁更是荆州有名的望族之后。他二人联合邀约,荆州宗贼们自然要给面子。

    尤其是蔡氏一族,在荆州更是势力庞大。蔡瑁的父亲蔡讽的姐姐嫁给了当今朝廷重臣张温,其长女嫁给了荆州名士黄承彦,也就是诸葛亮的岳父。次女后来也嫁给了刘表。蔡氏一族既有朝廷上的靠山,又有荆州地方名士们的支持,所以那些宗贼都巴不得的能够得到蔡氏的支持,增强自身实力。包括苏代、贝羽在内的五十五位宗贼首领都兴冲冲的来到了宜城与蒯良、蔡瑁相会。

    蔡瑁在自己的府邸大摆筵席,觥筹交错间蔡瑁突然向众人提议说:“如今荆州混乱,百姓流离,我欲提议一有能之士统领荆州,安定乡民,不知众位意下如何?”

    宗贼首领们一听蔡瑁如此说各个都来了精神,一个个眼巴巴的瞅着蔡瑁,希望他能说出自己的名字。有了蔡氏这个荆州大族的支持,统领荆州自然不在话下。

    然而蔡瑁说出的名字,却令众人目瞪口呆。

    “高平刘景升乃当世名士,仁义之人,可为荆州之主!”

    众宗贼各个都惊愕的张大了嘴,定格在原地。还未等他们对自己的话有何反应,蔡瑁突然目露凶光,猛地将手中的酒杯摔在了地上。

    有些不解的宗贼看到后心里还感到奇怪。你蔡瑁推荐刘表为荆州之主,摆明就是和我们为敌,我们还没来得及生气的摔杯子,你怎么先摔上了?

    一时没反应过来,藏在暗处的伏兵却早已听到蔡瑁的信号冲了出来。对着宗贼首领的就是一顿乱砍,这些人未及准备,很快就被格杀于当场。

    一场酒宴成了杀戮的屠宰场,等着哭爹喊娘的叫喊声逐渐消失,刘表从屏风后转了出来。

    蔡瑁以下属之礼一派,说道:“使君,此间之事已经完了。”

    刘表身后的蒯越提醒道:“城外尚有宗贼属下,使君应割下首领之人头,号令他们投降。”

    刘表点头称善,便命蔡瑁派人割下宗贼首领的人头传檄城外的诸贼众,命他们投降。

    大部分贼众本来就觉得和这些宗贼首领混没前途,一见首领已死立刻就投降了刘表,个别顽固的也让刘表派兵平灭了。

    收编了宗贼的部属,一时间刘表兵力大胜。只有江夏贼张虎和襄阳贼陈生盘踞襄阳,不服刘表号令,刘表便派蒯越和庞季只身匹马的前去说降。

    蒯越真不愧是巧舌如簧,一番话就将张虎陈生二人说的心生畏惧,最终还是归降了刘表。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那位荆州之乱的始作俑者,武陵太守曹寅。刚开始这哥们还抱着看好戏的心情,等着看刘表如何立足荆州,自己能否再从中取事。想不到刘表在蒯、蔡两大家族的支持下,迅速的平灭了荆州的宗贼之乱,并且传檄诸郡臣服。

    曹寅害怕了,深恐朝廷会挖出他假传檄文之事,将他治罪。坐立不安之际终于想到了好汉不吃眼前亏这句话,挂印弃官,立刻脚底下抹油溜之大吉。

    除他之外,还有很多郡守惧怕刘表的威名,选择解绶印而离去。刘表趁此向各郡分派心腹之人。自此,荆襄诸郡皆归刘表名下,江南初平,刘表练兵襄阳,以观天下之变。

    **************

    过完新年,便是上元节。长安的上元节在热闹程度上比起洛阳来也毫不逊色。

    尤其是今年,在经历过李傕郭汜之乱后,饱受战争之苦的长安百姓通过上元节的狂欢,将九死一生的压力通通都释放了出来。

    刘辩已经下诏免去了长安百姓三年的赋税和五年的劳役,入冬以来长安更是下了几场瑞雪,昭示着来年将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刘辩已经下诏长安官员除留下个别当值人员外,全部沐休一天。好好的轻松一下。而憧憬着美好未来的长安百姓更是在上元节之夜纷纷走上了街头,或扶老携幼阖家共庆,或三五知己把臂同游,有那青年男女更是趁此时节眉目传情、芳心暗许,成就了将来多少美好姻缘。

    有些商贩看准了时机,组起了夜市大声叫卖。更有手艺人施展了绝活,皮影、杂耍、戏法无一不有。整个长安,热闹非凡。

    上元节赏花灯早在东汉明帝时期就开始了,源起于佛教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由崇信佛教的明帝下诏在全国推广,逐渐深入民间。

    只是此时的花灯种类还比较单一,样式朴素,不过有了刘辩这种来自未来的穿越者,就不愁上元节的灯会品种单一。除此,刘辩还将灯谜、吃元宵等习俗提前出现在了汉代,使得上元节更加的多姿多彩,吸引人流连忘返。

    入夜,刘辩带着唐姬站在了皇宫的最高处,俯瞰着长安城里川流不息的人潮,数不清的花灯铺就的一片红色海洋。

    刘辩将唐姬搂在怀中,两个人默默无言,彼此的心却紧贴在一起,似乎在相互述说着彼此的思念。

    热热闹闹的上元节过后,刘辩开始办起正事来。第一要紧的,便是敲定了和羌族谈判的人员。

    谈判地点定在了羌地白龙江,而负责谈判的人员,刘辩却选择了他自己。

    听到此事,钟繇、曹操等大臣顿时急了。刘辩这个决定不就是羊入虎口吗?如果羌人起了歹意,你大哥再有个三长两短的,那叫我们这些老少爷们儿该怎么办。你当自己是没事找抽,喜欢到敌军手里做人质的雅典娜,哥几个可不是怎么都打不死的五小强,经不起你这么折腾。

    急的满头大汗的钟繇、曹操等人联袂来到了未央宫,一起向刘辩谏言阻止他的决定。

    钟繇向刘辩表示天子身系万民,不该轻易犯险,像这种通使他国的事情交由得力人员去办就可以啦。

    而刘备更是毛遂自荐的说自己出使过马腾韩遂的军营,有着丰富的涉外谈判经验,此次与羌族谈判由他即可胜任,绝对不会有辱使命。陛下您就哪凉快哪歇着去吧。

    钟繇等大臣搬出一大堆理由,连番苦劝下刘辩却不为所动,反而向他们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汉羌两族相互仇视已久,彼此间互不信任。此次谈判正是化解彼此仇恨的好时机。朕亲去羌地,必然能示信于羌人,使谈判水到渠成。”

    最后连迷当都看不过去了,虽然刘辩的做法令他异常感动,可也却有些过了。便向刘辩表示,陛下亲去他也无意间,可谈判地点也无需非设在羌地,在汉羌两族边界亦可。

    刘辩却对他说:“汉羌两族乃兄弟,朕去羌地乃去兄弟之家,有何不妥?”

    迷当感动的一塌糊涂,当即表示自己愿粉身碎骨保护天子周全。

    诸臣苦劝无用,只得任刘辩前去。但是刘辩也不是莽撞之人,不可能只身前往,而是选择了赵云带着上军营骑兵再加上胡车儿领着一干宫廷侍卫保护着他一同前去羌地。

    之所以选择赵云除了看重他的武力值外,比起关羽张飞,他二人在演义里都有将刘备妻儿保护不周落入敌手的劣迹,赵云可是七进七出护着阿斗回到刘备的身边。光是这份责任心刘辩就非常看重。

    至于胡车儿原本就是羌族人,对自己忠心不二,由他在身边护卫,即可以保证安全,又可向羌人示信。

    张飞也要吵着在刘辩身边一起护卫他去谈判,不过被刘辩三言两语便劝阻留在了长安。

    “长安乃要地,且守城之兵乃新近招募,经验不足,急需一大将镇守,震慑宵小之徒。朕观之诸将之中,唯有翼德可以胜任,故才遣翼德镇守此地,与徐荣共练三辅新军,万望翼德为朕解忧,不要推脱。”

    刘辩一顿吹捧,吃软不吃硬的张飞最终还是乖乖的留在了长安训练军队。

    其实,任红昌也曾经劝过他,说:“夫君为国杀敌、建功立业,妾并不阻挡,相反还愿意为夫君披甲递剑。然为国并不是在战场上才能做,扼守要地,使朝廷无失土之忧,百姓无倒悬之难,这也是为国为民的英雄行为啊。”

    张飞对任红昌的话深以为然。

    文臣方面,曹操也和张飞一样主动的要求随刘辩前去谈判,还未等刘辩劝阻他,曹操的一句话让刘辩异常感动。

    “君危臣死,乃君臣纲常。臣虽不才,可也知道气节二字。若陛下有何闪失,无论何处臣也是尽忠死节,何必再让臣置身事外呢?”

    你死我就跟你死,反正哥们也豁出去了。你喜欢玩心跳,那就一起来吧。

    除了曹操外,刘辩还命有“谈判经验”的刘备随行。钟繇虽然也要求一起同行,不过刘辩还是以长安要地,需重臣把守为由留了下来。

    谈判团的人员挑选完毕,刘辩也不再耽搁时间,立刻启程来到了汉羌边界。

    此时丁原的并州狼骑也来到了边境汇合,吕布因为听说任红昌也来到了长安,害怕见到她勾起心中伤痛,便向丁原陈说自己想回并州之意。丁原看到西凉的战事已停,对于羌族也可能只是威胁为主,用不上吕布再出马,便同意了他返回并州,自己带兵前去边境与皇甫嵩汇合。

    刘辩来到了后,早就得知刘辩要亲往羌地和谈的皇甫嵩、丁原二人同样也出言阻止刘辩不要轻易犯险。

    皇甫嵩是一个十足的武斗派,也不管迷当等羌族使者在场,直言向刘辩谏道:“羌人多狡诈,陛下不可不防,还是命羌人前来我们这里谈判才算稳妥。”

    一旁的迷当听后大为不满,撇了撇嘴,心里想道:“说起狡诈,你们汉人才是诡计多端,还好意思说我们。”

    虽然迷当心里不满,嘴上也没有讲其他,只是看刘辩如何说。

    刘辩笑着说道:“汉羌两族相互仇杀许久,彼此在战场间自然要用阴谋诡计,如今我们是为了和平而去,首要的就是要示信于人。朕亲去,就是为了能获得羌族的信任,化解彼此的仇怨。”

    丁原在旁边说道:“既然陛下如此说,那让臣或义真公带兵护送陛下前去如何?”

    刘辩摇头道:“大军前往,羌人必然心疑,又怎能看出谈判诚意。”

    皇甫嵩、丁原见刘辩苦劝不听,也只好作罢。不过临了,皇甫嵩还是大声说道:“我等深受皇恩,必将为陛下肝脑涂地。若陛下有何闪失,臣等也不会独活,为陛下雪恨后,便会死节。”

    这话是说给迷当等人听得,让他们明白点如果刘辩出了什么事,必然会导致朝廷大军的疯狂报复,大不了到时大家同归于尽。

    皇甫嵩凶名在外,迷当等人听到他如此说自然浑身一颤。刘辩感念皇甫嵩等人对自己的忠心,拍了拍皇甫嵩的手臂,笑着说道:“朕此去必会马到功成,诸卿等着朕的好消息。”

    注1:雍季和臼犯。此二人都是春秋时晋文公手下的谋臣。晋、楚城濮之战前夕,晋文公曾向二人问计。臼犯主张用诈谋。雍季说,诈谋虽能得逞于一时,但不是取胜的长久之术。后来,晋文公用诈术取胜,但在行赏时,却把雍季排到臼犯前面。左右不解,晋文公解释说:“雍季的言论是利于百世之业,而臼犯的计谋却只是解决一时的问题。怎么能让解决一时问题的计策排在利于百世基业的言论的前面呢?”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