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光熹帝国 > 第十七章 长安守卫战

第十七章 长安守卫战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光熹帝国 !

    天才壹秒記住風雨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光熹二年九月,李傕郭汜的三万叛军来到了长安城下。

    刚刚击败了名将皇甫嵩,挟着武功大胜之余威的李傕对于能拿下长安城充满了信心。

    在他眼里看来如今的长安城缺兵少将,有的也只是皇甫嵩退入城内的残军。而自己所率领的是一支长期在边关作战的虎狼之师,不但装备齐全,兵多将足,还刚刚打了一个大胜仗,士气大盛。

    双方的力量对比怎么看李傕都觉得自己攻下长安城不成问题。然而过于自信的李傕忽略了一件事,再准确点说是忽略了一个人,再再准确点说是李傕忽略了这个人誓死守城的决心。

    这个人叫钟繇。

    后世的史家著史时,通常都把他誉为光熹时期的一代名臣。

    西凉叛军很快就会领教到他的厉害,不过此时的李傕还骑在奔驰长安的马上,满脑子都是自己雄踞关中,睨视天下的意淫。

    而站在长安城楼上的钟繇,看着城内不断涌进的伤兵,老百姓人心惶惶,一些世族大家甚至长安官员也开始打好行囊准备随时开溜,他的内心涌起了一股悲凉的伤感,局势竟然糜烂道如此地步,李傕郭汜的叛军已经在来长安的途中,而朝廷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动乱元气大伤,朝堂并不十分稳固,对于能够驰援长安,钟繇并不做幻想。

    不过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天子既然将长安嘱托给了自己,守土之责,自己也必然要守节尽忠。

    钟繇紧攥双拳,下定了死守长安的决心。

    不过要想成功守住长安城,他还要完成几个步骤。

    首先,他召集了长安城里的大小官员、士族豪绅开了场总动员会。会议地点不是在平常署理公务的衙门,而是在钟繇的府邸。等所有宾客来到钟繇家后,愕然发现钟繇准备了十几桌的美味佳肴给他们。

    面面相觑的官员豪绅纷纷落座,不知道他们的这位主官究竟想要干什么。

    这时,看人来的差不多的钟繇端起了耳杯站在堂上,双目含泪的对众人说道:“诸位,我钟元常自受天子所托,出任长安令以来,多次蒙受各位同僚乡绅的鼎助,在下无以为谢,略备薄酒聊表寸心。如今叛贼将至,长安兵少将寡恐难以抵挡。在下已决心死守长安,以报天子知遇之恩。而诸位之中若有人想出城投降或逃走,我也绝不阻拦,这顿饭就是你我之间的绝情酒,届时沙场之上你我互为死敌,绝不留情。若有人陪我一起留下守节,元常在此先行谢过,这顿饭就是我们的绝命酒,大家一起战至城破人亡,至死方休。若百战之后大家能够侥幸生还,在下愿再与诸位相聚,把酒尽欢。”

    钟繇说得决然,众人也深受感染。

    气节仍然是这个时代推崇的美德。生命固然可贵,可若是苟且偷生,用名誉来换取,那还活着有什么意思。

    仿佛心有灵犀,众人同时说道:“愿与使君共守长安,死战方休。”

    钟繇泪流满面,与众人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一场酒宴过后,钟繇成功鼓舞了士气。不过对钟繇来说,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要想成功守住长安城,还需要一个人的帮助。

    钟繇来到了皇甫嵩府。

    自从败退入长安城之后,身为名将的皇甫嵩很难接受被李傕郭汜这样的无名小卒打败的事实,躲在家里称病不肯出来,心里打定了城破之时自杀殉国的念头。

    未来的守城战中,钟繇还需要依仗皇甫嵩的武力,所以使皇甫嵩重新振作,是他接下来最紧迫要做的事情。

    躺在榻上的皇甫嵩听仆人说钟繇在门外求见,正待要吩咐仆人说不见,谁知钟繇竟自行的走进了内堂,绕过屏风来到他的面前。

    “义真(皇甫嵩字)公闭门不见,莫不是想眼睁睁的看着我大汉倾覆,黎民受苦?”钟繇高声喝道。

    论资历和年龄钟繇都是皇甫嵩的晚辈,可面对钟繇的斥责皇甫嵩竟然羞愧的低下头,自责的说道:“陛下以重任付我,我却有负于陛下之托。如今长安城已是事不可为,敌强我弱之下危如累卵,造成如此危急,皆我之错矣!”

    钟繇连连摇头,声音失望的说道:“义真公此言差矣!胜败乃兵家常事,义真公久经沙场,竟然也如此执着于一场胜负。在下年幼游学之际,长闻义真公乃海内名士,如今看来,闻名不如见面!”

    皇甫嵩被钟繇说的一股火气涌了出来,怒声的问道:“如此说来,你倒有什么方法可破贼?”

    “坚壁清野,静待救援!”钟繇简短的说道。

    皇甫嵩摇头说道:“朝廷要顾及其他诸侯的动向,恐怕难下决心救援长安。”

    说到这,皇甫嵩猛地抬头看了一眼钟繇,问道:“想来元常心里也明白这件事吧?”

    钟繇凄然一笑,说道:“我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自然竭尽全力而为。若事有不成,城破之日我等以身殉国而已,也不枉轰轰烈烈在这世上活一场!”

    皇甫嵩见钟繇说的决然,目光坚毅,自己也深受感触。横竖大不了是一个死,自己又有什么好在乎的呢?

    他从榻上一跃而起,下地握住了钟繇的手,感激的说道:“钟繇一番话,令我如梦初醒。我这就随你去守城,共赴国难。”

    钟繇也激动的说:“全仗将军了!”

    名将皇甫嵩的重新振作让钟繇的守城计划有了一大助力,钟繇腾出手来开始实施他的坚壁清野的行动。

    他先是颁布命令从即日起洛阳诸门紧闭,任何人不得随意外出。又以保护百姓不受叛军荼毒的名义将长安周围的乡村民众全部迁入城里,并承诺对他们的一切损失照赔。

    另外此时正是秋收时节,钟繇又发动长安军民全部出城抢收秋粮,实在来不及收上来的,就一把火烧掉,争取做到一粒粮食都不留给叛军。

    除了烧粮食,钟繇还将迁进城里的百姓的房屋焚毁,伐光山林里的树木,还采集了大量的石头。

    钟繇这种极度极坏自然环境的做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李傕郭汜的叛军到达长安后,李傕看到周围的一切不由得仰天长啸一声道:

    “太万恶了!”

    整个长安周围,赤地千里。

    西凉叛军到这来,人人都想着能在富饶长安抢一票,可没想到钟繇做的比他们更彻底。他的想法和荀彧一样,西凉贫乏,叛军补给全靠河东供给。钟繇甚至派出一支军队专门骚扰叛军的补给线,目的就是希望能让叛军补给困难。他想着如果能将西凉叛军拖到冬天,事情也许会有转机。

    钟繇的想法很好,可是现实是很残酷的。

    九月十三日,西凉叛军向长安城发动了进攻。

    西凉叛军共有三万多人,而长安城的守军却不到五千。不过巨大的兵力差距并没有难住钟繇,长安城虽然守军很少,居民却有三十万之众,再加上钟繇收拢长安周边的百姓,人数达到了五十万。钟繇从中挑选轻壮参与守城,这些未训练的百姓直接面对西凉叛军不是对手,可若是依靠高墙的防护守卫城池还勉强可以。叛军到来之前收集的那些木头石块派上了用场,在一阵铺天盖地的弓箭和木石雨的攻击下,叛军在长安城下付出了几百具尸体后,徐徐后退了。

    只是暂时的后退。

    李傕在政治上也许是个白痴,可是却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他敏锐意识到了攻下长安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军队分为三波,不分昼夜的轮番攻城,使得长安守军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弓箭和石头总有用尽的时候,未经训练的守城百姓,面对凶恶的叛军也会转身逃跑。最令钟繇绝望的是派出去骚扰叛军补给线的那支军队也被叛军打了埋伏吃掉了。在钟繇坚持了半个月以后,一切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长安城岌岌可危。

    在钟繇的心里不是没有想过朝廷的救援,可是他也明白朝廷的难处,所以在这极大的压力面前,除了向围城之初向朝廷通报了叛军的动向,之后就再也没有向朝廷求援,内心打定了城破之日以身殉国的主意。

    坦白的说,在这件事上,钟繇确实低估了刘辩的决心。

    九月三十日,叛军发起了围城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李傕亲自督阵,投入了全部兵力攻城。

    站在城头上看着黑压压如蝗虫一般涌来的叛军,钟繇悲凉的叹了一口气。

    事不可为,他已经尽力了。

    钟繇找到了皇甫嵩,说道:“义真公,战事进行到这种时候,恐怕长安城是守不住了。生逢乱世,你我共赴国难,也算壮哉!”

    皇甫嵩心中悲愤,仰天长叹道:“想我煌煌大汉,立世百年,怎会遭逢如此之祸?也罢!将军死疆场,如今也只能一死以谢天下。”

    皇甫嵩手持宝剑一跃站在了城垛之上,不避箭矢的高声吼道:“男儿当世,理应轰轰烈烈,为国捐躯,死又何妨?”

    接着,皇甫嵩亲自带头砍杀爬上城楼的叛军。其他士兵在他榜样作用的感染下,也同样发出骇人的怒吼,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与叛军死战。

    这种不要命的做法最后竟然取得了绝处逢生的效果,这场仗从早上打到傍晚,叛军终于再一次被击退了。而长安城的守军为此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军民死伤无数,那位彪悍的站在城垛之上想一死殉国的皇甫嵩差点求仁得仁,身中三箭被抬下了城楼,不过还好有甲胄在身,暂无性命之忧。

    入夜,钟繇站在城楼之上,耳边听到的是受伤的士兵不时发出的痛苦呻吟,眼望着西面叛军连绵的营寨,心里无限悲凉。

    虽然奇迹般的暂时打退了叛军白天的攻城,可是钟繇明白以长安城现有的能力恐怕无法再支撑明日叛军的进攻。

    回头看了眼周围人人带伤的士兵,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好好的站起来。钟繇心里明白,白天虽然侥幸的打退了叛军的进攻,可是以长安城现有的能力恐怕无法再支撑明日的守城。

    也就是说,天一亮,有可能就是他们的末日。

    钟繇轻轻的抽出了腰间的佩剑,长剑在月光的照耀下反射着寒光。

    忠臣死节。是时候了。

    正待钟繇将长剑横在脖子上的时候,身边的一个士兵突然喊了起来:“火,是火!”

    钟繇一愣,他猛地看到远处的叛军大营竟然着起了大火。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