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光熹帝国 > 第四十二章 新的问题修)

第四十二章 新的问题修)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光熹帝国 !

    天才壹秒記住風雨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李傕郭汜等西凉军的退去,终于解除了大汉帝国的最后一点外部威胁。从汉灵帝死后的夺嫡之争,到刚刚结束了董卓之祸,在经过一些列的争斗与混乱后,帝国终于获得了一点喘息的机会。

    虽然西凉军的威胁对于帝国来讲还是心腹大患,不过刘辩有自信自己的温水煮蛙与挑拨离间,会使他们乱上一阵子无暇东顾。到时自己的实力增强,朝政安稳后,自然会有收拾他们的日子。

    前去汝南剿灭黄巾贼的北军在刘辩的一纸诏书下返回了洛阳。在卢植的刻意下,这支军队根本没有走出多远,所以一接到刘辩的诏书便很快的回来了。

    此时的刘辩已经获得了洛阳城里兵力的优势,蒋奇本身的四千多人,再加上收编了董卓的三千多人,和曹操的一千多人,将近万人的兵马已经成为了京师里的最大实力派。而袁绍麾下能用的兵马只有不到三千人,至于像赵融、冯芳等其他西园八校一见洛阳的局势已成了向刘辩一边倒的趋势,便生了墙头草的心思准备见风使舵。

    回到洛阳的北军将领见此情形自然不会再蛇鼠两端的犹疑观望,对于何进的这些旧部将,刘辩尽是下诏赏赐安慰其心。

    有了军队的支持,又消除了外部的威胁,改变了帝国和自己命运的刘辩挽起袖子准备大展拳脚。可是单纯的他原本以为有了武力的支持就可顺利控制朝政,想不到现实给了他一个当头棒喝,刘辩悲剧的发现,自己有着一个巨大的障碍——何太后。

    后权在大汉帝国的政治生活中一直占有很大的分量。从汉初的吕后专政开始,很多女性在汉朝的历史上都留下璀璨的一笔。不过这些女性无疑都是以太后的身份发光发热的,因为汉朝的皇帝崇尚孝道,连谥号前面都要加个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所以汉朝皇帝对于自己母亲所说的话还是很遵从的,谁也不想在自己的脑袋上扣个不孝的帽子。况且大汉多有年龄尚幼的小皇帝继位,这就使得皇帝的母亲不得不出来垂帘听政,并由此形成了大汉政治体系中的一个巨大的政治集团——外戚。

    正因为有此政治传统,所以在刘辩即使消灭了董卓集团,获得军队支持之后,何太后仍然可以理直气壮的站出来发号施令,而年纪尚幼的刘辩却无法获得亲政的机会。

    面对自己母亲何太后的贪权,刘辩赌气的躲在了濯龙园中。然而若是何太后能把大汉帝国引入正路,那也就算了。可是何太后在贪权的同时,又暴露了她愚蠢的一面,这让刘辩不由得叫苦不迭。

    由于何进何苗已死,自然形成不了外戚辅政的形式,何太后在听从袁隗的意见后,竟然神来一笔的来了个六位顾命大臣辅政,下诏命荣丘侯、太尉刘虞为太师,录尚书事;命司空杨彪为太保、录尚书事;并太傅袁隗同录尚书事。此为三公。另征关内侯、豫州牧黄琬为司徒,马日磾为司空,北军中郎将卢植为太尉,朝廷大事均由此六人及何太后决策,完全把刘辨晾在了一旁。

    攫取了朝政大权之后的何太后立刻就表现出了她政治头脑愚蠢的一面,因为心里记恨吴匡等人杀死了她的亲兄弟何苗(何进是她的同父异母的兄弟,而何苗则是嫡亲。)不但扣下了刘辩对他们的赏赐,还准备治他们的罪。

    此时洛阳的局势只是表面平静,其中暗流涌动。吴匡等人都是何进的旧部,掌管北军。若此时将他们治罪,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弹,若是激起哗变,洛阳又要陷入混乱之中。

    然而更令人气愤的是,何太后和六大顾命大臣对待董卓部下态度。董卓虽然被控制在京师,可李傕郭汜等人却手握重兵仍然落网在外,虽然刘辩对他们使用怀柔政策,暂时安抚下他们。可朝廷士大夫们并不认同刘辩的做法。

    光熹元年九月乙酉,已从河南尹升为太仆的王允上书朝廷,称董卓持兵威胁京师,罪大恶极,天子不以刑责,反倒给予重赏,这样会让天下的野心之辈都以为朝廷软弱可欺。朝廷应该追回董卓的赏赐,夺其爵交有司审理。而对董卓的部下牛辅董越、李傕郭汜等人处理上,王允则认为董卓之所以嚣张跋扈,都是他们助纣为恶的结果,故对他们不应安抚,而是夺取他们的兵权,将他们拿下治罪。

    王允的想法根本就是一个昏招,是把大汉帝国往火里推。原本历史上就是因为王允杀死董卓后却不赦免李傕郭汜等人,才引起西凉军的叛乱,李傕郭汜进军长安。

    而令刘辩惊讶的是,这份上表竟然得到了何太后的同意,并交与六位辅政大臣商议。

    得知这个消息后,刘辩彻底愤怒了。自己好不容易将大汉帝国挽救于水火,想不到何太后一连串的愚蠢决策竟然又要将大汉引入混乱之中。

    而最令刘辩受不了的是:自己忍屎忍尿忍,装了那么长时间孙子,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亲临朝政,乾坤独断,一展心中所想。结果如今搭好台子却给别人唱了戏。

    刘辨心里明白,如果不能尽快解决何太后的问题,将会给帝国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可是对付何太后却不能像对付董卓那样诉诸武力,毕竟她是自己的母亲,况且大汉向以标榜孝道来治天下,自己若公然对付何太后,恐怕会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影响自己的统治。

    十常侍诛杀何进的理由里,不就是有一个毒害国母(董太后),悖逆伦常。所以刘辩在对待何太后的问题上,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

    正当刘辩一个人在濯龙园里的别居苦思解决何太后的问题时,唐姬带着万年公主匆匆的跑了进来。

    万年公主因为急迫而满脸通红,双眼如桃,眼圈含泪,似乎刚刚哭过。

    一跑进来,万年公主就向刘辩哭道:“陛下,快去救救协弟吧,太后、太后要派人杀协弟!”

    “什么?”刘辩腾的一下就从靠椅上做了起来。

    “到底怎么回事,万年姐姐?”

    万年公主啜泣的说道:“今早太后下诏,将协弟赐死,此时已经派小黄门去高安馆了。”

    “混蛋!”刘辩一脚踹翻面前的桌案,向外飞奔而去。

    刘辩继位前,刘协原本和董太后住在嘉德殿。后因为刘辩继位,何太后垂帘听政,强占了嘉德殿,刘协便从嘉德殿搬出,避居高安馆。

    高安馆处在北宫的东南角,濯龙园却在北宫的西南面,双方隔着很长的距离,而刘辩心里着急,欲速则不达,连马都未及骑,光靠两只脚向高安馆跑去。

    其他的侍卫不明就已,见刘辩发疯似的跑了出去,吓得侍卫长张韬等人急急的跟在了后面。

    刘辩虽然经常锻炼,可毕竟年幼,腿力不足。没跑多远就被张韬他们赶上,刘辩见张韬他们赶来,便说道:“你等随朕去高安馆救人。”

    张韬谏言道:“高安馆离此甚远,不如属下牵来马匹与陛下同去。”

    刘辩着急,不听张韬之言,怒道:“旦夕危机之间,若是在这里等马牵来,协弟岂不是早死了!”

    这时,旁边一个虎背熊腰,模样像是少数民族的侍卫高声说道:“陛下可骑在属下身上,由属下带陛下前去。”

    张韬对那个侍卫斥道:“胡车儿莫要胡说,你的脚力可有马匹跑的快?况且天子之体贵乎天地,若骑在你身上有何闪失你可承担得起?”

    那个叫胡车儿的侍卫原本胡人出身,又原在董卓的军中散漫惯了,对于长官的斥责虽然不敢顶嘴,可也是冲着张韬怒目而视。

    张韬不让胡车儿背负刘辩,一来是不了解他的能力,二来胡车儿原为西凉军成员,新来归附,对于他的忠心张韬还是有所怀疑。

    可刘辩一听到这个侍卫叫胡车儿,反倒放心下来,说道:“胡侍卫的能力朕信得过,就让他来背朕。”

    刘辩又拍了拍胡车儿的肩膀,鼓励他道:“胡侍卫,千万不要让真失望啊。”

    胡车儿双目赤红,眼圈含泪,自从他和一班西凉同袍被编入宫廷侍卫后,处处感受到的全是别人不信任的目光。而刘辩贵为天子,身系万千,却对自己这个从未谋面的人如此信任,士为知己者死,胡车儿不善言语,只能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表情坚毅、庄重的说道:“陛下请上。”

    胡车儿的感动刘辩看在眼里,内心满意的点点头。虽然他不是有意的收买人心,不过对于被拆散整编的西凉军如何融合入现在的军队中,一直都是一个问题。今日无心插柳柳成荫,若是能以此为机会,宣扬一下朝廷对西凉降军的亲善态度,也是一桩美事。

    刘辩骑上胡车儿的肩膀,胡车儿稳稳的站起身,叫了声陛下坐好,接着如离弦之箭般飞奔起来。

    胡车儿的脚力果然不凡,大步流星的迈着步伐,速度极快。其他的侍卫都远远的落在了身后,只有张韬一来武功还算不错,二来也担心刘辩的安危,咬着牙紧紧的跟在身后。

    骑在胡车儿身上的刘辩感到耳边的疾风呼呼而过,却丝毫不觉得有任何颠簸。不一会儿,便来到了高安馆。

    高安馆大门紧闭,刘协的黄门与宫人都被赶到了外面,由一队士兵看守着。

    胡车儿把刘辨轻轻的放了下来,门前的那队士兵认出是天子驾临,纷纷的跪下行礼。

    刘辨也不管他们,抓住一个刘协的宫人问道:“陈留王何在?”

    那宫人哆哆嗦嗦的说道:“与太后使者俱在馆内正堂。”

    刘辨丢下宫人正要进去,一个什长模样,看似那队士兵里领头的人上前拦住他,深鞠一礼道:“陛下,太后有诏不得任何人进去。”

    话音刚落,刘辨的飞踹已经起来了。那人弓着腰,正好踹在他的面门上。也是刘辨怒极,使上了全身的力气,那人被一脚踹的满脸是血,仰面倒在地上。

    旁边的那队士兵见长官被天子踹到,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对方可是皇帝,九五之尊,谁不也敢上前帮手,冲刘辩动武。

    那队士兵不敢妄动,可并不代表的刘辩的侍卫会在一旁傻站着。张韬等人此时已经赶了过来,虽然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可一见到有人对刘辩无礼,顿时齐抽出了佩剑,张韬率先高声吼道:“敢对天子无礼,尔等是活的不耐烦了?”

    那队士兵吓得更不敢出声,丢下武器,匍匐于地上。

    那个被刘辩踹倒的什长,躺在地上哼哼唧唧的叫着疼。刘辩也懒得理会他,快走几步上前就要去推大门。

    谁知大门已在里面被反锁,推不开门的刘辩心里顿觉事情不妙,急急的向张韬他们吼道:“快去取粗木将门撞开!”

    在一旁的胡车儿又自告奋勇的说道:“区区小门何须如此费事,陛下暂且退到一旁由我来为陛下开门。”

    刘辩闻言退到了一边,胡车儿走到一樽石马旁,一猫腰双臂一用力,竟将一人高的石马举了起来。接着向门前走了几步,大叫一声,将石马掷向了大门。

    那石马足有七八百斤重,胡车儿不但将它举了起来,还毫不费力的掷了出去,这时何等的神力?张韬等人再看他,已经充满了敬畏。

    大门被石马砸的粉碎,刘辩第一个窜进门内,急急的向正堂跑去。张韬等人紧跟在后面贴身保护。

    一进正堂,刘辩便看见几个黄门正用一段白布绞着刘协的脖子。而刘协此时已双眼紧闭,面色发青,刘辩愤怒的大叫一声:“住手!”

    几个黄门吓了一跳,一见是皇帝带人闯了进来,各个吓得松开了白布,跪伏于地。

    “你们这帮混蛋在干什么?”刘辩愤怒的已经语无伦次了。

    其中一个黄门不知深浅,竟还直起身回复道:“陛下,小人等奉太后……啊!”

    还未等这个黄门把话说完,刘辩已经抽出张韬的佩剑将他一剑刺死。

    其余黄门见刘辩上来就杀人,各个吓得抖如筛糠。张韬等人也从未见过刘辩发过那么大的火,也不等刘辩发话,自动的上前将他们按到,绑了起来。

    刘辩上前抱住刘协,大声的唤着他的名字。

    “协弟,协弟?”

    旁边被绑住的黄门叫嚷着求刘辩饶命,刘辩怒气冲冲的吼道:“把他们都带下去,如果协弟有什么事情,我要让他们全家来陪葬!”

    刘协紧咬双唇,任凭刘辩怎么呼唤都毫无反应,刘辩伸出两指去探他的鼻息,却发现刘协的气息已经全无。

    刘辩大吃一惊,绝望的喊道:“快传太医,救救我弟弟!”

    未完待续。。。。。。。

    PS:原作中的胡赤儿已经修改成了胡车儿,再一次为本人的查史不严,对各位读者所造成的不便感到万分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