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光熹帝国 > 第二十八章 嘉德殿事件(上)

第二十八章 嘉德殿事件(上)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光熹帝国 !

    天才壹秒記住風雨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崇德殿。

    作为南宫正殿,崇德殿是在汉明帝永平年间取代了却非殿成为了帝国的政治中心。许多决议都在这里发布,是国家权力首脑所在。

    刘辩继承帝位之后,虽然从濯龙园搬到了北宫的德阳殿居住,但大部分时间却都是呆在崇德殿中。

    这倒不是说刘辩有多么勤政,(他也没有亲政的机会)只是呆在崇德殿中能更好的熟知朝堂动向,学习政务处理,为以后亲政打下基础。而且崇德殿离任红昌、荀彧也比较近,闲时也比较容易去和任红昌谈词说曲,或与荀彧高谈阔论。

    近期何进谋诛十常侍之事,刘辩一直在冷眼旁观。从和帝时期就已经开始的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权利争斗,如今即将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氵朝。

    熟知历史的他自然知道这将是一个鱼死网破的局面,一早就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先是命蒋奇的军队做好了战备,一旦宫中乱起马上按刘辩的吩咐行事。

    而魏翊撒下了在宫中的各个情报网,无论大小,统统报入崇德殿来。

    在得知十常侍复入宫中,并神神秘秘的在调动兵马后,刘辩知道他们必是要图谋何进。当时宫中乱起,刘辩害怕会波及到唐姬等人,便吩咐侍卫将唐姬、万年公主和任红昌送入蒋奇的军营安置。

    唐姬等三女虽然不知道将要发生何事,可还是敏锐的感觉到了宫中的紧张气氛。害怕刘辩会有事,一个个缠着刘辩不肯离开。

    刘辩无奈,只好骗说自己随后就到,唐姬等人这才愿意先随护卫离开。

    任红昌在离开前似乎觉察到了什么,停住脚回头看了一眼刘辩。

    刘辩嘴角泛着笑意,问道:“任姐姐还有什么事?”

    任红昌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道:“陛下千万保重,无论怎样,我等姐妹都会一直等着陛下。”

    看着任红昌担心和不舍的目光,刘辩几乎一时心软想要和她们一起去军营避难。不过为了自己的计划能够顺利进行,刘辩还是强忍住心中的感情,露出一付嬉笑的面孔,调侃着任红昌说道:“只是分别片刻,姐姐无需如此牵挂。需知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任红昌被刘辨说的脸颊绯红,羞怒的跺了一下脚,转身走了。

    送走任红昌等人,刘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叫来魏翊,把将要发生的一些事情含糊的和他讲了一下,并且告诉了他应对方法。

    虽然刘辨说的含糊,可听入魏翊耳中就觉得有些惊世骇俗。風雨小說網跟随刘辨身边这么久,魏翊渐渐发现刘辨对未来事态的把握异常的准,几乎达到了未卜先知的地步。联系刘辩早年养在史子眇身边,而史子眇又有着道术神通的称号,魏翊开始猜测是不是刘辨跟着史子眇身边学到了可以洞悉未来的法术。

    虽然惊异于刘辨的未卜先知,可魏翊对刘辨的忠心却丝毫未变,反而在心里把刘辨的这种能力套上了神秘光环而自我催眠般的崇拜。

    在听完刘辨的吩咐后,魏翊正要准备离开。刘辨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又把他叫了回来。

    “何进与十常侍相争,必将会玉石俱焚。到时宫中乱起,覆巢之下无完卵,你帮我救下一人,别让他入宫趟进这片浑水。”

    “陛下尽管吩咐。”魏翊说。

    刘辩说出了那人的名字。

    魏翊一愣,不解的问:“此人党附宦官,常为清流士大夫们所不齿,陛下为何要救他?”

    刘辩没有说话,一时神往,想起了一个人的一首赋。

    “他……还算一个好官。”

    魏翊不明白刘辩为什么会这么说,可还是领命而去。其余人也被刘辨遣散出宫,只剩刘辩身边十余名贴身护卫呆在宫中不肯离去。

    此时的侍卫长叫张韬,也是原先蒋奇做什长时的手下兵卒。蒋奇见他为人忠心,性格仔细,身上的功夫也不错,就在自己成为左校尉后推荐他代替自己成为了侍卫长。

    张韬等侍卫虽然不像魏翊蒋奇那样了解刘辩的全盘计划,但是也能敏感的发觉到宫中的紧张气氛,见刘辨尽遣身边的人出宫,自己却留了下来,张韬等人自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他深陷险地。

    听到刘辩令他们出宫,护卫们执拗的不肯走,为首的张韬回禀刘辩说:“我等身负护卫陛下之重责,陛下未走,我等岂可离陛下远去?”

    刘辩的本意是要顺应历史,让张让等人挟持自己,好进一步开展自己的计划。可若张韬等人跟他一起留下必然会与张让等人起冲突,不但会破坏自己的计划,还有可能罔顾了自己的性命。

    刘辩正要耐心的对他们劝说,突然外面呼抢的跑进来一个人。因为刘辩将宫人都遣走,自然没人通报。张韬等人还以为是刺客,差点亮出了兵刃。

    刘辩眼尖,看出而来来人是荀彧,急忙喝令张韬他们住手。

    刘辩觉得奇怪,他本来也要安排荀彧避到蒋奇的军营中,谁知派出去的人却回来禀报说荀彧一早就出了宫不知去向,谁知此时却闯进宫来。

    见荀彧进来时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似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刘辩惊讶的问:“文若因何事而来?”

    荀彧费力的长吁了一口气,躬身先是一礼,然后说道:“宫中即将大乱,微臣来自来请陛下去往他处避祸。”

    刘辩微微一愣。他知道宫中会大乱是因为了解原本那段历史,可荀彧又是从何得知的呢?想到这儿刘辩不禁好奇的问道:“文若为何如此说?”

    荀彧回道:“大将军欲图阉寺,可却犹豫不决,难下决断。十常侍等被逼走投无路必然要狗急跳墙。如今大将军受太后所诏入宫,必是十常侍之谋。臣侄荀攸与大将军交情非浅,曾苦劝大将军勿受诏入宫,可大将军却执意不听。若大将军为十常侍所害,朝臣不让,宫中必有巨变。臣侄知臣在宫中任职,恐臣被宫变所累,今早便唤臣出宫,以避刀剑。臣本欲在宫外避难,可又想起陛下仍在宫中不知所情,臣恐陛下有所闪失,所有又入宫恳请陛下随臣与宫外避难。”

    听完荀彧所说,再看看荀彧满头大汗着急的模样,刘辩不由得异常的感动。这不仅仅是因为荀彧不避刀剑之险赶来救自己,更多的是自己这一年来的感情投资终于有了回报。

    荀彧的心此时已完全靠向自己,刘辩想到这不禁心里一阵欣慰。只是自己的计划暂时还是不能和荀彧说,即使想说也一时半会儿解释不清楚。所以刘辩不可能与荀彧出宫,只好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肩膀说:“文若对朕一片忠心,朕甚是欣慰。只是朕乃一国之主,岂可随意离去。”

    荀彧见刘辩不愿走,急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陛下乃九五之尊,身系天下,岂可以身犯险。”

    刘辩摇头道:“正因为朕乃九五之尊,更应该表率天下。若朕贪生怕死,苟且离去,要群臣如何尽忠,将士如何忘命,天下百姓又如何看待朕!”

    “陛下……”

    “文若不必说了,若今日大汉将亡,朕身为一国之主,自然要与炎汉共存亡!”

    见刘辩说的斩钉截铁,目光灼灼,荀彧不由得身形一顿,竟一时找不到什么话来劝说。这时刘辩又说道::“文若乃国之栋梁之才,不可在此枉费了性命。张韬何在?”

    “属下在。”张韬上前答道。

    “你等速送文若去蒋校尉大营避难。无有我令不得回转。”

    张韬听刘辩所说,一时踌躇,为难的呆在原地。这时一旁的荀彧却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

    荀彧屈身一跪,口中说道:“陛下是大汉皇帝,臣也是大汉的臣子。若陛下不走,臣也愿留下以全臣子之节!”

    皇帝不要命了,他也准备留下来等死。荀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古代士大夫们的忠臣定义。

    可是刘辩之所以留下是因为了解历史,知道虽然自己被张让等人劫持,可却仍安然无恙的回宫,只是混了个有惊无险。

    而荀彧就不同了。历史上没有荀彧入宫这一出。谁也不敢保证荀彧会不会出事。尤其是袁绍等人冲进宫后大杀宦官,连嘴上无须的人都被误会成宦官而被杀戮。刘辩看了看荀彧光滑的嘴边,心里不由的大急。

    荀彧可是他未来所倚重的内政谋主,绝对不能在这里出什么事情。

    刘辩想到这急忙说道:“文若乃我大汉之栋梁,如今大汉式微,若要振兴汉室,重整河山,必要仰赖文若出力。若文若在此罔送了性命,他日复兴炎汉,何人可以依赖?”

    荀彧听完不由得感动的泪流满面,悲声说道:“陛下不以臣愚钝,引为知心。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臣得陛下知遇之恩,必得以死相报。”

    刘辩见荀彧执意留下,不由得心中大急,高喊道:“朕视文若如臂膀手足,若文若有事,臣断手断脚岂可独活?文若在此执意不走,莫不是要朕跪下求你不成?”

    说着刘辩作势要跪,唬的荀彧也不顾礼仪上前拉住了刘辩,痛哭流涕的说道:“陛下这么做当是折杀微臣了。臣自当奉命出宫,望陛下莫在如此。”

    见荀彧答应,刘辩急忙吩咐张韬道:“你等快送文若出宫,不得有误!”

    张韬本意想留下,可又不敢违抗刘辩的命令,无奈中只好带荀彧离开。

    离开时,荀彧仍然一边走一边回头看向刘辩,说道:“臣此生此世只是陛下之臣,若陛下有何万一,臣自是要追随陛下不以全臣忠。”

    刘辩心下伤感,目送荀彧等人一直离开。宫里霎时静了下来。空旷的宫殿此时只剩刘辩一人在默默的等待。

    不一会儿,宫里的杀喊声渐渐传来。大乱将起,刘辩一直等待的改变命运的那个机会,也即将到来。

    **********

    朱雀门。

    袁绍与曹操陈兵南宫朱雀门前,见何进进宫多时,却不见出来,内心不禁焦躁起来。

    当初何进执意要只身入宫,主薄陈琳与曹操苦劝不听,自己只求得带兵与他相随,还被宫内黄门挡在了宫外。

    半响时间,未见宫内有消息传出,何进此去恐怕凶多吉少。

    曹操此时凑到袁绍跟前说道:“本初,大将军入宫多时却毫无动静,恐事有变化啊!”

    袁绍此时也焦躁不安,不过在自己的小弟曹操面前,自然不能显出无能的样子。装出一付胸有成竹的模样说道:“无妨,我等陈兵于宫外与大将军遥相呼应,谅阉寺鼠辈也不敢妄动。”

    曹操是他的小弟,自然好被安抚,但是何进的部下吴匡等人却与他互不统属,根本不受他的控制。他们见何进久久未出,不由得聒噪起来。

    吴匡来到袁绍面前,大声说道:“袁校尉,大将军入宫多时却毫无动静,恐遭了奸宦的毒手,我等应马上入宫营救大将军。”

    对于吴匡的要求袁绍一阵头疼,带兵冲进皇宫形同谋反,除非你有十足的理由或者有皇上与太后的旨意。如果袁绍什么都没有就带人冲进去,肯定会落人口实,到时即使是何进没事也保不住自己。

    所以袁绍只好勉强安慰吴匡说:“大将军在彼,我等不可妄动。”

    吴匡根本不受袁绍安慰,大叫道:“若在等下去,恐怕要悔之晚矣!”

    吴匡叫完,麾下的士兵也开始叫喊起来,更有其他十余名何进麾下将校前来要求袁绍带兵入宫去救何进。

    面对群情激动的将士,本来意志坚定的袁绍也开始动摇起来,正在犹豫间,突然朱雀门的阙楼间人影攒动,有人挑着一个人头立于宫阙之上。

    曹操眼尖,一眼看出了人头是谁,不由得惊呼道:“大将军!”

    ************

    嘉德殿。

    作为大汉制定礼仪的宫殿,嘉德殿坐落在南宫的东北方,紧挨着明光殿。汉灵帝时期将自己的母亲董太后奉居在此地,并称永乐宫。他自己本人也驾崩在这里。

    纵观灵帝末期,很多与嘉德殿扯上关系的人大都死于非命,如董太后,蹇硕等人。作为大汉规范礼仪的宫殿,这里却见证了太多的尔虞我诈,刀光剑影。

    何进站在殿前的嘉德门间,看着面前巍峨的宫殿,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气。

    今时今日,他已大权在握,天下似乎再无敌手。可面对如此沉重的嘉德殿,想着那些一个个从这里出来又败倒在他脚下的政敌,心里莫名的寒噤了一下。

    这时,十常侍等人从嘉德殿走出,向何进迎面走来。何进微微一愣,自己的护卫与兵马都被挡在了宫门之外,如今自己只是只身一人,突见十常侍等人难免心中一紧。

    不过转念想到如今十常侍已是丧家之犬,生死皆在自己手中,自己又有何惧哉。

    想到这里,何进抬开步向嘉德殿走出了死亡的第一步。

    虽然是丧家之犬,可仍有狗急跳墙的时候。

    何进与十常侍相遇,为首的张让突然拦住了他的去路,问道:“大将军何往?”

    何进轻视的看了他们一眼,说:“奉太后诏入宫议事。”

    接着又对十常侍说道:“尔等污浊阉寺为何仍在宫中,殊不知天下人皆愤尔等之罪,恨不得啖尔等皮肉。若尔等仍贪恋权位而不速速离宫,恐天下难容!”

    张让愤愤的答道:“天下纷乱,亦不单单是我等宫宦之罪。先帝与太后交恶,欲贬太后为庶人。不是我等为太后哭告劝解,又散尽家财和悦圣上,你们何家能有今日之富贵。如今你何进大权在握,却要将我等赶尽杀绝,如此恩将仇报是不是太过分了!你说我们这些人是污浊阉寺,那朝堂的士人公卿,又有哪些人是干净的?”

    说着,十常侍围了过来。何进见势不妙,也不说话,转身而去。

    谁知郭胜早就堵在身后,见何进过来,当胸就是一剑。

    何进没有兵器,猝不及防中了一剑。张让等人趁机在后面赶来,各个手持利剑连刺几下,顷刻间,何进便气绝身亡。

    何进身死,张让一边命人出宫,假传圣诏任命樊陵为司隶校尉,许相为河南尹,命他们控制京师局势。一边割下何进的人头,让赵忠带人悬挂在朱雀门外,并宣称:“何进谋反,已伏诛矣。余众胁从,尽可赦免,速退!”

    何进对麾下兵士素有恩义,大家见何进被十常侍所害,群情激奋,部将吴匡更是吼道:“大将军被奸贼所害,我等要为将军报仇!”

    袁绍见何进已死,知事情已到危机关头,厉声叫道:“阉党谋害大臣,凡诛恶者皆随我来!”

    一时间杀声震天,袁绍带着士兵攻破宫门,杀进了皇宫。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