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六零之本想做咸鱼,结果成了青铜 > 第90章 春野菜

第90章 春野菜

作者:生活进行时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六零之本想做咸鱼,结果成了青铜 !

    回到家里,杨绣枝没事儿做,就继续写她的小说。

    钱小满小朋友实在是闲得无聊,就从她的App里买了一本中草药图册,开始研究起来。

    时间过得很快,冰雪消融,春回大地,几乎一夜之间,大地披上了绿装。

    在这初春的季节,那些不知名的小草迫不及待的从泥土里钻出来,小花或粉或红或蓝在草丛里竞相开放。

    渐渐的林间的桃花也竞相开放,野梨花,野杏花也吐露芬芳。

    田间地头的积雪还没有完全化,冷风吹在人身上还有阵阵的冷意。

    这天吃完早午饭,钱小满手里拿着中药图册来找杨绣枝,她小手指着图册里的一种植物说道:“老妈,您看看这种草药,它清热解毒,医院用的比较多。

    现在这个季节这种草药满山遍野到处都是,咱们去采回来晒干后卖给大刘姥爷他们医院,这样家里多少都有点进项!”

    杨绣枝看了一眼图册就认出来了,紫色的花,形状像芍药叶。

    又像是罂粟花,所以它的别名叫“罂粟牡丹。”

    这种野草杨绣枝自然也认识,他们这里都叫它“白头翁”,因为它成熟的果实形状就像是一个长满白发的白头老人。

    春天的时候它的花开的特别灿烂,它一点都不挑地,山坡、草丛、林子边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一直以为是野草,没想到它还是一味中药。

    于是就问道:“小满,你这是打算采草药卖钱?你会炮制草药?”

    钱小满搂着杨绣枝的脖子撒娇着回道:“书上有怎么炮制,超简单,就是洗干净,晒干就可以了。

    老妈,我都在家里憋了好几个月,都快闲得长出蘑菇了,咱们走吧!反正挖回来能卖一分钱是一分钱,我觉得肯定比你种地强。

    而且现在山上的小根蒜、荠菜、婆婆丁这些山野菜差不多都已经长出来了。

    老妈,咱们上山去挖草药带挖山野菜吧!”

    杨绣枝一想,一整个冬天都没见到一点绿,一家人吃了几个月的萝卜,大白菜,酸菜还有咸菜。

    反正自己早就吃腻了,早就想换换口味了,如果能吃到新鲜的山野菜还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开春最早吐绿的野菜就是荠菜,所以荠菜素有“开春第一菜”的美誉。

    在古代医书中曾经有记载:荠菜具有止血、明目、利水、通尿的作用。

    民间还有这样的一句俗语:“宁吃荠菜鲜,不吃白菜馅。”

    可见,荠菜虽然是野菜,但是初春的嫩荠菜味道十分的鲜美。

    而且荠菜营养价值很高,特别是钙含量特别高,有着“补钙小能手”的称号。

    其中它的胡萝卜素含量不比橙子和南瓜少,含量也是极高。

    多吃可以补充人体一个冬季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荠菜还具有润肠通便、清热解火的功效。

    关键是这东西它还不挑地,田间地头、荒坡、路边、林地、水沟旁都能够很容易找到它的身影。

    荠菜的吃法也有很多,可以包饺子、做菜饼、也可以蘸酱吃、还可以凉拌、熬粥、做汤……

    总之,无论怎么吃,它都能够完美的演绎出春天的味道。

    还有婆婆丁,是这个季节家家户户饭桌上少不了的一道时令菜。

    东北人喜欢用婆婆丁蘸酱吃,把婆婆丁的嫩茎叶清洗干净后,用淡盐水浸泡二十分钟左右捞出,吃的时候蘸上刚刚炸好的鸡蛋酱,那滋味别提有多清香爽口了!

    婆婆丁吃起来虽然有些微苦,但它清热去火,润春燥。

    挖些小根蒜回来切碎了炒鸡蛋,孩子们肯定喜欢。

    再说,双胞胎兄弟两个都去上学了,就更没人跟小满这孩子玩儿了!

    这孩子一个人没个同龄的孩子玩儿,也确实怪寂寞的!

    天气好带她出去踏青散心也确实不错。

    想到这里,于是就说道:“好,今天天气不错,咱们一会儿上山就多挖一些荠菜回家,今天下午咱们包荠菜馅的饺子吃。”

    ……

    清明节过后天气渐渐变得暖和起来。

    这天早上,村里闲了一冬天的高音喇叭又响起来了,这预示着一年一度的春播工作就要开始了。

    东北的春天很短,所以有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的说法。

    杨绣枝让杨老太留在家里伺候木耳,自己则顶替杨老太参加村里的春种劳动。

    春种也是很忙很累的!最先要播种的是春小麦。

    在一望无垠的田野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弯腰驼背忙着春播的人们。

    在种小麦之前,首先就要犁地,用马拉着犁仗将上一年留在地里的作物茬子翻在土里埋起来,再把埋在地下的黑土翻上来。

    俗话说,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所以春耕尽量也要耕深一些。

    几个人一起负责把犁帐翻过来的垄台踩平,杨绣枝跟另外几个人紧跟在铁犁帐的后面负责撒种子。

    她们把裹着马粪的种子撒在垄台上,然后后面的人赶着一副犁帐合垄保墒。

    而这个年代种田根本就没有机器,都是出人力赶着牲畜耕田种地,这样种田的速度不仅效率低,而且还很累人。

    五六个人从早到晚忙累得腰酸背痛一整天还种不了十亩地,就更加不要谈播种质量还有秋收地里庄稼的产量了。

    这个年代的农民可以说一年忙到头还吃不饱。

    而这个年代不能做小买卖,农民也没有门路到城里工厂打工,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哪里像现代的农民,全部靠机器,一年都干不到几天的农活,春播不用自己铲不用趟的,如果谁家田种得多了,秋收用收割机也就是一两天的事儿。

    春种对于杨绣枝来说,出力气倒是没什么,最让她受不了的是用手丢粪土。

    干完一天活,丢了一天的马粪,恶心的她一整天一粒米都没进肚。

    她突然觉得在乡下混日子也真的很不容易。

    但是既然已经答应了二大爷帮村里搞副业,自己就不能够随便反悔。

    想到还有两年就到大革命时期了,还是的趁这两年政策宽松,先把杨家庄村里的集体经济坐实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