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赠药

作者:生活进行时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六零之本想做咸鱼,结果成了青铜 !

    杨绣枝也感觉到事情是真的有些太巧合了!看样子就连老天爷都想让自己救人。

    刚好自己昨天晚上知道要来黑市还提前准备了退烧药和消炎药,已经提前分别把药片都抠出来装在两个小药瓶子里了。

    想到这里,杨绣枝连忙放下背篓,伸手假装从背篓里往外掏东西的样子,拿出那半瓶消炎药。

    然后开口说道:“婆婆,还真是赶巧了,我家闺女前一阵子也是高烧不退,最后愣是烧成了慢性肺炎,打消炎针就退烧,停了药就又烧起来,后来针打多了也不管用了,还是怎么都不退烧。

    最后没办法,就托熟人从京里带回专门消炎的药丸子,结果吃了就好了,这不,还剩下一些没吃完,我们这次一家人来市里就是来医院给孩子做复查的。”

    杨绣枝是真真假假的说了一通。

    可是还没等她说完,婆婆就急切的开口问道:“闺女,复查结果医生是怎么说的?”

    杨绣枝笑着回道:“医生说孩子的病已经全好了!您看这孩子现在活蹦乱跳的是不是全好了!”

    老婆婆看了小满一眼点点头回道:“看样子是好了!这么小的孩子是做不了假的。”

    听婆婆这么说,杨绣枝赶紧把药瓶子又递过去说道:“给,婆婆,药丸子就剩下这些了,您快拿去给孩子吃了试试看。”

    婆婆也不推辞了,忙伸手接过来就开口谢道:“闺女,谢谢你了!怎么称呼你?”

    杨绣枝知道老婆婆还是有些不放心,毕竟两个人非亲非故的,只是萍水相逢,自己也没有理由上赶着不是。

    但是为了打消老婆婆的顾虑,杨绣枝还是笑着回道:“我叫杨绣枝,这是我闺女钱小满,我家很好找,就住在离抚松县不远的杨家庄。

    来浑江市是为了给我闺女小满到市中心医院复查身体的,您有什么事可以直接到杨家庄找杨志刚或者杨绣枝都可以。

    杨志刚就是我的大弟弟,您看,就是外面的那个高高瘦瘦的小伙子,年纪大的那个是我娘家爹。”

    听杨绣枝这样说,这下老婆婆就更加的放心了!

    杨绣枝又仔细跟婆婆说了消炎药的正确服用方法后,就跟杨老汉父子俩一起告辞离开了小院。

    几个人快速又赶回黑市,正好看到有个摊位在卖黄豆和花生,杨绣枝就全都给包圆了。

    在另外两家卖粮食的摊贩那里一共又买了十二斤面粉,二十五斤大米,五斤小米就离开了黑市。

    事情都办完了,由于马上就要开始秋收了,秋收的时候生产队里是不允许请假的,所以一家几口人要赶紧赶回杨家庄。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上他们几个人就退了房。

    到国营饭店买了十二个二合面包子当早饭,就去车站坐上了长途汽车离开了浑江市。

    长途汽车到抚松县的时候太阳都已经过了正中间,估计时间应该是下午一点左右的样子。

    杨绣枝看已经到了中午饭点了,于是就建议道:“爹,娘,咱们干脆还是去国营饭店一人吃一碗面再回家吧!”

    杨老太是节约惯了的,又有些晕车,她自然是不同意了。

    她说道:“早上吃了大肉包子,我现在还不算饿,国营饭店里的东西都是死贵死贵的,不划算。

    再说,县城离咱家又没多远,咱还是回家去自己做比较划算,园子里还有西红柿,家里还有鸡蛋,咱就做个西红柿鸡蛋卤,老香了!”

    于是几个人只能饿着肚子往家里赶,今天的运气不怎么好,也没有遇到回村的牛车。

    虽说杨家庄离抚松县城没多远,但是光靠两条腿走路,还是有些距离的!何况杨志刚还背着老太太,杨老汉还背着几十斤粮食。

    杨绣枝看杨志刚都累出了汗,就让弟弟停下来,把自己的背篓放下来就说道:“志刚,你先把娘放下,你来背背篓,大姐劲大,换姐来背娘。”

    杨志刚现在确实是又累又饿,所以也不推辞。

    一家人走了快一个小时,这才走到村口。

    正好这个时间村里大部分人都在睡午觉,所以村头的大槐树下现在没人唠嗑。

    要不然又得被那些人问东问西的。

    几个人回到家,动静有点大,吵醒了陪两个小外甥午睡的杨绣荷,这个点也差不多到该上工的时间了,小弟杨志成也醒了。

    杨绣荷一看爹娘和大姐大哥都回来了,忙跑上前扶着杨老太。

    急切的开口问道:“大姐,娘的眼睛怎么样?严重吗?”

    看小妹一脸紧张的样子,忙安慰道:“别担心,医生说娘的眼睛不算太严重,给开了药水和药膏。

    还说只要坚持用上一段时间,就会好的!

    走,先帮大姐把娘送回屋,一会儿再陪大姐去灶房做饭,折腾到现在我们都还没吃饭呢!”

    就这样,姐妹俩扶着杨老太回了主屋,杨绣枝把已经睡熟了的钱小满也放在老太太的炕上睡好。

    安顿好祖孙俩,姐妹俩就去了灶房。

    杨志刚跟弟弟把带回来的粮食往仓房里搬 ,归置好粮食,父子三个人坐在炕上就跟杨老太说起来卖人参的事儿。

    老太太知道卖人参的钱大头都在闺女那里收着,也没有多说什么。

    于是几个人又说起了明天秋收的事儿。

    杨志刚的意思是秋收的活计太累人了,今年他们兄弟两个去参加秋收就可以了,不需要全家都去。

    反正家里现在是吃喝不愁,也不在乎那点工分,关键是工分太不值钱了,所以就不需要像往年一样全家都参加。

    杨老汉沉思了好一会儿,这才点点头说道:“这次去浑江市卖野山参,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

    光靠卖死力气种地是不行的,咱一家人苦扒苦做的一年忙到头连饭都吃不饱。

    再说,你们兄弟俩也都老大不小了,也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纪了!爹是得勤快点多往外跑跑了。”

    听老爷子这么说,杨志刚和杨志成兄弟俩也是十分赞同的直点头。

    杨老太有些担心的开口插话道:“他爹,现在上面不是不让个人做买卖吗?不是说私人的产业都公私合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