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史上第一绝境 > 第一四九章 改制度量衡

第一四九章 改制度量衡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史上第一绝境 !

    十六个三字同词,从扶苏的嘴里滔滔不断的涌出。

    直听的在坐诸侯目瞪口呆。

    尤其是梁锦。

    他甚至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看着站在远处的扶苏,宛如在看一个陌生人。

    不过,在某种意义上,眼前的扶苏对于他来说确实如此。

    此时的扶苏和前世里在自己面前大气也不敢喘的扶苏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完全不同的容貌,完全不同的气质,完全不同的声音。

    若说哪一点自己熟悉,那便是在建言时这骨子倔劲。

    让梁锦仿佛又看到了前世里那个反对自己坑杀儒生术士时,据理力争的大儿子。

    “扶苏啊扶苏,你又上了殷诚他们的大当了!”

    梁锦缓缓坐下,长叹一声。

    从刘文静刚刚主动上前,与扶苏交谈,梁锦的眼皮就一直在跳。

    他一直在想,刘文静给扶苏挖了什么坑,让他往里面跳。

    可想来想去,都没有想到,居然是这么大的一个坑。

    统一度量衡,这件事自己做过。

    这件事在历史上——就连殷诚之前都说,此乃开天辟地之事。

    为后世奠大炎历代王朝大一统,提供了最坚固的基石。

    但只有梁锦知道,在推行这些制度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样的阻力。

    如今殷诚想要干这件事,目的很简单,就如扶苏所说,他想要组建穿越者联盟,就必须统一所有穿越者的认知。

    而在坐的穿越者,包括大炎境内掌握兵权和各州郡的穿越者,来自不同的时代。

    就算所有穿越者都愿意加入这个联盟,那么规则该怎么制定呢?

    别的问题不说,就说这些问题中最简单的一件——各个城池的名字。

    梁锦那个时代,天下州郡的名字和大炎州郡的名字有很大的不同。

    咸阳当时是大秦帝国的国都,但现在的咸阳,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城池。

    这种落差和认知错误,梁锦适应了很久方才勉强适应过来。

    而这一点,也是济州之战时,长安联军失败的原因之一。

    就拿济州来说,前世里曾叫做历下邑,后来自己统一六国,建立郡县制时,改为济北郡。

    如今叫做济州。

    而这个济州和历下邑还有济北郡,在现实地图上的势力范围却又有些不同的地方。

    这些细节上的不同,往往就会在判断上给他造成毁灭性的的误导。

    如今殷诚想要统一改变这些认知,是好事。

    可该怎么改变才能让所有穿越者满意呢?

    站在他梁锦的角度,恢复秦时的制度,方才是合理的。

    这样对他才是利益最大化,他不比花精力去调整现实和脑海里对于某个城池或者事物的认知。

    但其他穿越者则不会同意。

    谁都想把制度改成自己前世熟悉的。

    梁锦也清楚,事情的最后一定以殷诚的决定为主。

    但在这个过程中,殷诚是要不断妥协的。

    如果这个方案是殷诚提出的,即便所有人都认同这个方案。

    但为了获得足够多的利益,在坐的诸侯会各种反对和刁难。

    为的就是让殷诚妥协,拿出更多的利益出来。

    你不是想让我们按照你的决定走么?

    可以,拿钱来,拿地方换,或者给我们一些技术。

    不让我们满意,就算我们知道这件事对我们有好处,我们也绝对不会赞同。

    甚至于说,梁羽都会提出,你给我更大的利益,我帮你说服那些不同意的诸侯。

    说服不了?也没事,兄长,都不用你动手,我替你来教训他。

    你看,弟弟为了你的事又出人,又出力,你这个当哥哥的不能让弟弟白忙活吧。

    殷诚的脸皮再厚,也不得不让他们敲竹杠。

    其他诸侯们若是再不要脸点,完全可以互相配合。

    势力靠近殷诚的同意方案,势力距离殷诚比较远的不同意。

    这样势力近的就更有理由找殷诚要粮食金钱和技术,去打那些故意不同意的诸侯。

    即便殷诚心知肚明,也只能捏着鼻子吃哑巴亏。

    谁让你在还没有统一天下的时候,就要更改度量衡呢?

    但,现在这个方案是扶苏提出来的。

    傻子都知道背地里一定是刘文静搞的鬼。

    可谁敢说?

    就算敢说,有证据么?

    扶苏是他梁老大的儿子,这个锅不得你梁锦来背?

    梁锦的养气功夫再好,此时也是气的打哆嗦。

    殷诚啊殷诚,老子就不该信你个狗东西不耍诈。

    坐在诸侯中间的老朱看到梁锦脸色气的发绿,背脊一凉。

    有些后怕。

    得亏啊,殷诚没找到自己那个不肖子朱棣。

    若是找到了,今日里取代扶苏提意见的多半就是他了。

    那时候,自己这个老子可是得被架在火上烤。

    扶苏说完之后,所有诸侯的表情都被殷诚看在眼里。

    梁锦的气愤,梁羽的意外,老朱的庆幸,还有其他人的疑惑和警惕。

    殷诚站在高台上看的一清二楚。

    他看向扶苏,露出笑容来。

    公子扶苏,算是他比较喜欢的历史人物之一。

    喜欢他的原因很简单,名字好听。

    扶苏,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个帅哥。

    而且还是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大帅哥。

    至少比他殷诚的名字要好听的多。

    当然,扶苏的事迹也值得人惋惜。

    失败者的身份,和假如扶苏当了皇帝后秦朝还会那么快灭亡的设想,也会给他增加不少印象分。

    殷诚不知道刘文静和扶苏私下里做了什么交易。

    让扶苏在这种场合下扛起这个大锅来。

    也许扶苏压根就没意识到这一点。

    他的目光坚定而决绝,站在众人之间,等待着殷诚的回答。

    刘文静对扶苏的表现很满意,至少在他看来,自己为殷诚取得了极大的主动性。

    唯独旁边的诸葛亮微微皱眉,似乎对刘文静这种做法有些不认可。

    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刘文静的同僚,殷诚的左膀右臂,这种不认可不能当众表现出来。

    在殷诚准备开口的时候,诸葛亮伸出手来,轻轻的点了点殷诚的后背。

    殷诚似乎没有察觉到,他向前一步,看着扶苏道:“扶苏公子所言,也正是殷诚之所想。”

    他看着众诸侯哈哈一笑道:“即便扶苏公子不提此事,我也会在接下来的会议中,和大家商议,关于改制度量衡一事。”